当沈腾在广告中踩着“步步生花”的投影走向享界S9时,这场科技与艺术的碰撞却意外点燃舆论战火。5月15日发布的广告视频中,车辆靠近时地面投射出的动态花瓣特效,在抖音引发超26万次点赞的同时,也让#享界S9智商税#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翻出比亚迪2014年推出的智能迎宾灯技术,质疑“华为用十年时间把投射图案从LOGO升级成花瓣,这算哪门子创新?”
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消费者对汽车功能价值的认知分歧。在武汉万科未来中心体验店,销售人员展示了功能的另一面:当车辆开启智能驾驶时,大灯会在地面投影“HUAWEI ADS”标志,提醒周围车辆注意;等红绿灯时,“行人先行”的投影能主动引导行人优先通过。这种“情绪价值+实用功能”的设计,与比亚迪超级e平台的兆瓦闪充技术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用“1秒2公里”的充电速度重新定义实用主义。
但市场似乎更买账技术派。比亚迪汉L预售期间,每天订单量突破2000台,而享界S9上市首月销量仅为3800辆。这种差距在安全性能上显得尤为讽刺:享界S9在中汽中心测试中,以大货车追尾后翻滚至谷底仍保持乘员舱完整的表现,刷新碰撞安全纪录;其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3.0,能在150米外识别潜在风险并自动规避。这些硬核数据,却被“步步生花”的浪漫光晕掩盖。
更深层的矛盾,藏在消费者对品牌的刻板印象里。当华为试图用“科技仪式感”重构高端认知时,公众仍习惯用“理工男”标准衡量比亚迪——即便享界S9的核潜艇级2000MPa热成型钢车身、9安全气囊配置远超同价位车型,仍有人坚持“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才是真安全”。这种认知偏差,恰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那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在汽车智能化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功能创新与用户需求的平衡愈发重要。享界S9的投影大灯或许不是刚需,但它代表的是车企对人车交互场景的探索——正如特斯拉的“彩蛋游戏”、蔚来的NOMI语音助手,这些看似“无用”的设计,实则在重塑汽车的情感价值。当比亚迪用技术参数征服理性派时,华为选择用场景体验打动感性派,两种路径并无对错之分。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将创新简单等同于“实用”的思维定式。就像智能手机时代,谁能想到当年被嘲讽“华而不实”的前置摄像头,如今成为直播经济的基础设施?汽车工业的未来,或许就藏在这些看似“噱头”的功能里。毕竟,当我们在深夜的停车场,看到爱车用花瓣投影迎接自己时,那份被科技温柔以待的感动,何尝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