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遇造车最大危机:4.2万选装件被曝“空壳”骗局,300车

"花4.2万买个装饰盖?" 当首批小米SU7Ultra车主拆开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时,眼前的塑料支架和空洞结构让所有人傻了眼——这与雷军直播中强调的"内部结构全改""直接导向轮毂散热"的宣传形成刺眼反差。这场由52.99万高端车型引发的信任危机,正在撕开新能源车企营销话术的华丽外衣。

雷军遇造车最大危机:4.2万选装件被曝“空壳”骗局,300车-有驾

宣传神话VS现实骨感

雷军亲自站台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曾被赋予"空气动力学革命"的光环。2月26日官方问答中明确承诺"完全复刻原型车""双风道高效导流",3月2日雷军微博更强调"内部结构改动"。这些表述让准车主刘衡多等两个月、多付4.2万,换来的却是挖孔盖板+塑料支架的"皇帝新衣"。

更讽刺的是,有车主用鼓风机实测发现:号称能改变气流走向的开孔,连一张纸巾都吹不动。这与宣传中"提升下压力""辅助散热"的性能承诺相差何止千里?小米后续声明将责任推给"信息表达不清晰",但消费者手机里保存的直播录屏和宣传页,分明记录着白纸黑字的性能承诺。

雷军遇造车最大危机:4.2万选装件被曝“空壳”骗局,300车-有驾

补偿方案暴露车企傲慢

面对维权,小米给出的"2万积分补偿"方案(约值2000元)彻底激怒车主。这个不足选装价5%的补偿,还要以放弃30-40周重新排队为代价。更苛刻的是,5月10日截止的改配时限,本质上是用"逾期没收2万定金"来逼迫消费者妥协。

这种"挤牙膏式"危机处理暴露了车企的侥幸心理:既想保住万辆锁单的漂亮数据,又不愿承担实质性损失。但车主们用300人维权群和集体声明视频表明态度——当4.2万选装件缩水成装饰品,再炫酷的营销话术也遮不住诚信的窟窿。

新能源赛道需要卸下"话术铠甲"

奇瑞尹同跃的"车企胆子太大"论断正在应验。某些新势力把"重新定义""颠覆传统"当营销标配,却在交付环节频频翻车。小米事件警示所有车企:当消费者开始用拆解和实测验证宣传,任何话术陷阱都会反噬品牌信誉。

这场风波或许会成为新能源行业的分水岭。消费者要的不再是PPT里的未来科技,而是配置表上的每项功能都能在方向盘上真实感知。正如某维权车主所说:"我们愿意为创新买单,但拒绝为谎言付费。"

雷军称这是"最艰难时期",但真正的艰难,或许是如何重建被营销泡沫摧毁的信任。当车企学会用产品说话而非话术炫技,中国新能源才能真正驶向全球赛道。毕竟,再快的百公里加速,也追不回失信时丢失的用户真心。

雷军遇造车最大危机:4.2万选装件被曝“空壳”骗局,300车-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