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汽车忙着“炫技”时,吉利在工厂里给新能源产业“地基”添硬砖。
8月26日,吉利通过直播对自研自产的神盾金砖电池进行了深度技术解读,并透露领克10 EM-P搭载的神盾金砖电池,顺利通过了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开展的行业首个“整车+整包”带电六大串行极端测试。
当前,品牌们忙着在用户眼前堆砌新鲜功能,仿佛多一项交互、多一个快捷键,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多一分胜算,但在这场热闹的“追新竞赛”里,吉利汽车却拐了个“反潮流”的弯,它没有跟风去雕琢表面的“华丽装饰”,反而一头扎进了吉曜通行“绿色”电池智造工厂的生产线,对着电池电芯、热管理系统这些“看不见的基础”死磕。
提质:技术研发向生产倾斜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从爆发期迈入高质量发展期,消费者的需求早已从“有无”转向“优劣”,那些曾被行业增长掩盖的痛点,冬季充电慢、高频充放电后电池衰减、馈电状态动力拉胯等,逐渐成为制约用户选择的关键瓶颈。
多数企业在技术研发中,往往陷入“参数竞赛”的误区,过度追求续航里程、充电功率等表面数据的突破,却忽视了用户在实际用车场景中的真实困境,这种研发导向与市场从“增量”向“提质”转型的需求存在偏差。
今年4月23日,吉利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吉曜通行”),此次整合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两大产品线,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其中,“神盾”对应的是吉利针对电池安全构建的技术体系,“金砖”则指向吉利自研的电芯技术,通过品牌整合,实现了自研自产的电池安全系统与电芯产品的协同衔接。
神盾金砖电池当前形成三大产品系列,分别为超级快充系列、高能量密度系列、超级混动系列,覆盖纯电与混动两大车型平台,且实现了从电芯到电池包的全流程自研与自产。
产能方面,吉曜通行已构建短刀电池生产体系,在浙江桐庐、衢州,江苏建湖,江西赣州、上饶、鹰潭,安徽宁国,山东枣庄布局8大生产基地,规划至2027年形成70GWh的产能规模。
在智能制造水平上,吉曜通行衢州基地是浙江省首家、全国电芯行业首家“智能制造四级成熟度工厂”。该基地采用医疗手术级无尘生产环境,搭建18道核心工艺、100%自动化生产体系,同时在电芯产线中融入质量AI大模型技术,应用能量振动、光学影像等AI质检设备,可对生产数据进行精准记录并导入AI模型开展深度分析,以此提升电芯质量稳定性。
可见,吉曜通行旨在以规模化、高自动化的生产体系,既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也推动技术成果更高效地转化为市场供给,避免行业陷入“参数虚高但量产能力不足”的困境,进一步引导行业资源向“用户价值导向”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倾斜。
测试:夯实新能源时代“根基工程”
如果说用户需求是技术创新的“方向舵”,那么基础技术就是企业发展的“压舱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电池技术堪称“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不仅直接决定着车辆的续航、安全、成本等核心指标,更是整个新能源生态的基础。
对吉利而言,行业标准从来只是“及格线”,满足全场景极致安全才是终极目标。早在此次测试前,神盾金砖电池的电芯就已成功挑战“8针同刺”“真弹贯穿”等极端考验;而这一次,吉利向着行业首个“整车+整包”带电六大串行极端测试发起冲击,由中汽中心主导,同步验证领克10 EM-P整车与神盾金砖电池整包的安全表现,从测试场景到状态都精准贴近用户实际用车需求。
具体来看,这场测试的规则严苛到令人咋舌,同一电池包在满电状态下持续放电,连续闯过“带载动态腐蚀浸水、高温充放电、整车连续刮底、整车涉水刮底、整车颠簸涉水、带载外部火烧”六大关卡。从腐蚀性液体的持续侵蚀,到高温环境下的充放电循环,再到车辆行驶中可能遇到的刮底、涉水、颠簸等复合型极端场景,最后直面外部火烧的极限考验,每一项都模拟了用户用车时可能遭遇的“最坏情况”。
而在完成所有测试后,神盾金砖电池不仅没有出现冒烟、起火、爆炸等风险,静置后各项参数均恢复正常,领克10 EM-P整车状态稳定,实现“电池与整车双安全”的双重突破。
而这份“军工级安全”的底气,源自神盾金砖电池底层的技术创新。在材料层面,吉利自研的多粒径复配技术,破解了磷酸铁锂电池动力学、高温性能与安全性能的协同难题,既提升了热稳定性,又缓解了体积膨胀应力,让材料安全与循环寿命同步升级;超轻薄高耐热隔热膜如同给电芯穿上“防护甲”,能轻松抵御外部机械伤害与内部应力变化,这正是其能通过“8针同刺”测试的核心支撑;而独创的“分子装甲”高安全电解液技术,更让电池在极端环境下依旧保持稳定,从根源上杜绝安全隐患。
更难得的是,神盾金砖混动电池打破了业内“安全、性能与寿命不可兼得”的固有认知,在“超安全”之外,同步实现了超快充、高倍率、超耐用的三重突破。
针对用户“充电慢、末端补能效率低”的痛点,其搭载的智能超频末端快充技术,通过引导锂离子紧密排序、添加特制电压调和剂,将SOC80%~100%区间的充电时间压缩至11.5分钟,末端充电倍率最高达1.4C,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75%;在混动车型最关键的“馈电性能”上,依托多粒径复配技术与高浸润电解液,电池馈电内阻远低于同行,20%SOC以下的馈电工况下,单体5秒加速功率可达2100W,比同级产品提升23.5%,真正做到“馈电如满电”,全SOC范围内最大放电倍率更是高达21.02C;而S+技术与SEI膜自修复技术的应用,让电池循环寿命达到4500圈,相当于车辆绕地球行驶32圈,轻松支撑百万公里里程的性能稳定。
这种“根基工程”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正在逐步显现。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淘汰赛”,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愈发严苛,那些依赖外部技术供应、缺乏核心技术储备的企业,在面对成本上涨、技术迭代时往往陷入被动。如今,神盾金砖电池已广泛搭载于极氪、领克、吉利银河等品牌车型上,通过技术输出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后记:用户导向下的“吉利样本”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速赛中,技术创新的方向选择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站位与长远命运。吉利汽车在神盾金砖电池技术研发上所展现出的“带着问题找答案”的路径,是其深谙“基础技术筑根基”行业规律的必然选择。
这像极了盖房子的逻辑,旁人都在比拼楼体外墙的玻璃幕墙多亮眼、阳台设计多别致,吉利却蹲在工地里反复加固地基,因为新能源汽车跑得再快、功能再炫,终究要靠电池这根“顶梁柱”撑住,一旦电池这块“地基”不稳,省油与性能的平衡、安全与寿命的保障,所有用户关心的核心需求,都会变成空中楼阁。
这种从用户痛点反向推导技术创新的逻辑,正在重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研发范式,也为吉利构筑起难以被复制的竞争壁垒。
而这场关于电池技术的深耕,是吉利在“炫技成风”的行业里,给新能源汽车的“地基”添上的一块实实在在的“硬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