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纳税228亿元,上汽96亿元,长城90亿元,广汽27亿元

2024年车企纳税榜单出炉:比亚迪以228亿元居首,上汽、长城、广汽分别以96亿、90亿、27亿紧随其后。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实则暗藏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深层裂变。

比亚迪纳税228亿元,上汽96亿元,长城90亿元,广汽27亿元-有驾

纳税金额=企业实力?比亚迪的“硬核答卷”

比亚迪的纳税额几乎是上汽的两倍,但这并非单纯靠销量堆砌。其财报显示,2024年缴纳企业所得税80.93亿元,税金及附加147.52亿元,合计228.45亿元,同比激增65.7亿元。高纳税额的根源在于其研发投入——全年542亿元研发费用,远超净利润,甚至超过特斯拉219亿元。这种“烧钱换技术”的策略,让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构建起技术壁垒,第五代DM技术、易三方平台等创新成果频出,支撑其全球427万辆的销量霸主地位。

比亚迪纳税228亿元,上汽96亿元,长城90亿元,广汽27亿元-有驾

上汽的“万亿营收”与纳税落差

作为传统车企龙头,上汽集团以1400亿元营收位列上海纳税榜首,但财报显示其直接纳税仅96.09亿元,同比减少12.68亿元。矛盾背后是合资品牌的式微——日系合资车企销量暴跌,导致利润与税收双下滑。尽管全年支付员工工资327亿元(人均1.73万元),但燃油车业务萎缩让上汽陷入“大象转身”的阵痛。

长城的“税金密码”:高利润背后的隐忧

长城汽车以90亿元纳税额逆袭,其中税金及附加74.09亿元,占纳税总额的82%。这与其海外市场扩张密切相关:45.41万辆出口量带来高额增值税,但国内毛利率仅2.18%的尴尬暴露无遗。尽管净利润127亿元创纪录,但依赖出口退税(39.13亿元)和政府补助(22.22亿元)的盈利模式,难掩转型压力。

比亚迪纳税228亿元,上汽96亿元,长城90亿元,广汽27亿元-有驾

广汽的“27亿困局”:补贴难救造血危机

广汽集团纳税额垫底,仅26.57亿元,且扣非净利润亏损43.51亿元,成为唯一亏损的头部车企。尽管获得23.54亿元政府补贴,但合资品牌崩塌(广本、广丰销量腰斩)与自主品牌埃安销量下滑21.9%,让这个曾经的“华南王”陷入造血危机。

纳税榜单折射产业暗流

车企纳税额本质是经营质量的试金石:比亚迪以技术驱动高投入高产出,上汽困于转型阵痛,长城依赖出口红利,广汽则暴露转型迟缓的致命伤。当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这场纳税暗战或将重塑行业格局——谁能在智能化、全球化中建立新护城河,谁就能在下一轮纳税榜上改写结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