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车,电续航够不够?这可成了一大难题。
对于追求智能化、自动驾驶的车主而言,纯电续航能力往往被忽视。可就车辆实际使用来看,续航短板或许才是最大硬伤。那些号称智能升级的新能源车型,纷纷面临着一个尴尬处境。
电车电多远就能跑多远,这句老生常谈的道理,似乎从未被车企真正重视过。制造商更热衷于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大做文章,视续航能力为理所当然。可对用户来说,续航才是第一要务。
对比多家新能源车企,赛力斯问界M7的纯电续航里程仅240公里,增程之后续航能达到1300公里。乍一看数字的确可圈可点,但实际使用情况却并非如此。身边街坊邻居反映,M7车主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电焦虑"。
上下班代步用车,240公里续航往往只够个三四天使用。频繁充电增大了用车成本,也给车主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就算使用增程模式,也得频繁加油,取消了选择新能源车的初衷。
问界M7之所以"电焦虑"如此之重,源于其定位模糊。它既想做智能网联车,又想做纯电代步车和远程出行车,可最终拿捏不准重点。
纵观业内其他车企,无一不是在智能化之余也十分重视纯电续航能力。理想汽车的纯电续航领先组合,吉利几何A和C的优秀续航表现,小鹏P7的"世界之最"电池供电里程,无不说明了车企对续航重视程度。
就连号称"智能第一"的蔚来,也在ET7和ET5 上做足了纯电续航文章。这些车企明白,智能化再高大上,也绝不能是纸上谈兵。
用户最终体验,才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
以同门师姐威马汽车为例,上市之初威马便被吐槽续航短板严重,最终不得不在运营过程中屡屡道歉。如今虽然续航表现有所改观,但"智能伪命题"的污名已经难以完全去除。
当然,问界M7也有它的苦衷。作为一款增程车型,过高的纯电续航可能会影响整车设计和性价比。不过,230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未免也太少了些。用户对此也是深有体会。
"电车不是为了跑高尔夫球场而存在的。"一位用户如是说。我们买电动车,就是希望能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少的焦虑感。230公里太短,不如干脆买台燃油车算了。
对此,赛力斯需要深思熟虑下一步如何应对。或许可以借鉴行业先进做法,比如推出纯电超长续航版车型,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同时加大智能化升级力度,真正做到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总之,要成为新能源车型的典范,赛力斯还任重道远。既要有硬件上的过人之处,也要注重对用户实际需求的贴合度。只有这样,问界M7才能从"电焦虑"阴霾中彻底走出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