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摩托车行业:6hp至12hp是最大的细分,占35%的市场份额

电动摩托车是以蓄电池为能源、外形接近传统摩托车的交通工具,其核心部件包括电机、控制器、蓄电池及显示仪表系统,区别于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特征为更高功率(通常>3hp)、无踏板设计及更快的行驶速度。高性能电动摩托车特指电机输出动力>3hp的细分品类,其中6hp至12hp为当前最大细分市场,占据全球约35%的市场份额。

根据QYResearch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电动摩托车市场销售额达5.72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增至11.09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1%。这一增长受多重因素驱动:一是全球碳中和目标推动交通领域电动化转型;二是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低成本、高效率短途出行工具需求激增;三是技术迭代(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集成)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电动摩托车行业:6hp至12hp是最大的细分,占35%的市场份额-有驾

二、供应链结构与区域布局重构

传统供应链痛点与关税冲击

当前全球电动摩托车供应链呈现“中国主导制造、欧美主导消费”的格局,中国企业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生产中占据优势地位。然而,美国关税政策加码导致中国出口成本激增,部分企业外销利润率被压缩15%-20%。以重庆虬龙科技为例,其北美市场订单因关税增加被迫调整报价,导致部分客户转向东南亚本地供应商。

新兴供应链模式:区域制造中心+本地化生产

为应对挑战,中国企业加速重构全球供应链:

东南亚市场:速珂电动在越南建立组装厂,利用当地低劳动力成本及RCEP关税优惠,将出口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产品成本降低12%;

欧洲市场:春风动力通过收购意大利品牌“Fantic Motor”获取本地生产资质,规避欧盟反倾销调查,同时利用其渠道网络渗透德国、法国等核心市场;

中东市场:宗申与土耳其企业合资建厂,针对海湾地区高温环境开发耐候性电池,产品溢价率提升至25%。

三、上下游市场与需求分化

上游:电池技术迭代与成本博弈

锂离子电池占电动摩托车总成本的40%-50%,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利润。2024年,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将能量密度提升至255Wh/kg,使6hp电动摩托车续航突破150公里,但单价较传统电池高18%。部分企业通过“电池租赁+换电服务”模式分摊成本,如Gogoro在台湾地区布局的换电网络已覆盖80%的市区,用户月均使用成本降低30%。

下游:应用场景与区域需求差异

街头市场:占全球需求的70%,以通勤、短途配送为主,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主流产品售价2000-5000美元)。东南亚市场因道路条件复杂,对车辆通过性要求更高,推动12hp以上车型占比提升至25%;

越野市场:占全球需求的30%,以娱乐、竞技为主,消费者愿为高性能支付溢价(高端产品售价超1万美元)。北美市场因户外文化盛行,越野车型销量年增速达22%,Zero Motorcycles的SR/S车型凭借110hp电机成为当地畅销款。

四、主要生产商竞争格局与战略分析

全球核心厂商市场份额

重庆虬龙科技、Zero Motorcycles、速珂电动占据全球35%的市场份额,形成“中国技术+欧美品牌”的竞争格局。

重庆虬龙科技:专注高性能电动越野摩托车,其“暴蜂”系列搭载自研45hp电机,最大扭矩达650N·m,成为全球首款量产电动越野竞速车,2024年北美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50%;

Zero Motorcycles:北美市场领导者,通过与哈雷-戴维森合作推出LiveWire品牌,拓展高端用户群体,其2024年营收中,软件服务(如OTA升级、骑行数据分析)占比提升至18%;

速珂电动:以“性价比+智能化”切入东南亚市场,其TS系列搭载AI语音助手及防盗定位系统,在越南市场占有率达22%,超越当地品牌Pega Motors。

新兴企业技术突围路径

Energica:意大利企业,专注高速电动摩托车,其Ego+车型最高时速达240km/h,成为欧洲警用摩托车供应商;

Gogoro:台湾企业,通过换电模式构建生态壁垒,其换电站日均服务次数超50万次,用户留存率达85%;

上海电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新兴企业,聚焦城市通勤市场,其M系列车型采用轻量化碳纤维车架,重量较传统车型降低40%,续航提升20%。

五、政策环境与合规升级压力

欧美市场准入壁垒

欧盟:实施CE认证及WLTP续航测试标准,要求企业提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报告,倒逼中国企业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

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限制中国电池组件使用比例,要求2024年后本地化生产电池的企业方可获得税收抵免,推动宗申、春风动力等加速墨西哥工厂建设。

新兴市场政策红利

东南亚:印尼、泰国推出“电动车购置补贴”,每辆电动摩托车最高补贴500美元,推动当地市场年增速达35%;

印度:实施“FAME II”计划,对电动两轮车提供15%的采购补贴,同时要求企业本地化生产比例达50%,吸引Hero、Bajaj等本土企业加大投入。

六、市场趋势与行业前景预测

短期趋势(2025-2027年)

市场多元化:中国企业将加速布局印度、中东、东欧市场,预计2027年这些地区占比将从当前的18%提升至30%;

技术合规化:电池安全标准(如UN 38.3)、智能网联功能(如V2X通信)将成为产品差异化核心,企业研发支出占比将提升至10%-15%。

长期趋势(2028-2031年)

数字贸易兴起:依托“一带一路”数字基础设施,中国企业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如Temu、Shein)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降低渠道成本20%-30%;

技术-品牌双驱动:高性能电动摩托车占比将从当前的35%提升至50%,品牌溢价成为利润主要来源,预计头部企业毛利率将突破35%。

风险与应对策略

地缘政治风险:建立“中国+N”供应链体系,分散关税及贸易限制影响;

技术迭代风险:加大固态电池、无线充电等前沿技术研发,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本地化运营风险:通过收购当地品牌、雇佣本地团队深化市场渗透,降低文化差异导致的运营摩擦。

电动摩托车行业:6hp至12hp是最大的细分,占35%的市场份额-有驾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动摩托车企业出海开展业务规划及策略研究报告》报告中,QYResearch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电动摩托车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20至2024年,预测数据为2025至2031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