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某些主儿,就是有本事把一手眼看要糊了的牌,硬生生给盘活了。
前两年,你要跟我提广汽埃安,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八成就是机场车站门口排成一溜的白色网约车,司机师傅穿着统一的马甲在抽烟。
就这形象,土是土了点,但人家销量在那摆着,靠着B端市场活得也挺好。
可这就像一个人,顿顿吃食堂大锅饭,虽然饿不死,但总归是上不了台面。
咱们这些自己掏真金白银买车的,谁乐意开个车出去,被人当成“滴滴师傅”?
这顶帽子,埃安戴了太久,都快跟脑袋长一块儿了。
想摘,谈何容易。
结果呢?
就在大家伙儿都以为它要在“网约车之王”这条路上一路走到黑的时候,它突然一个原地漂移,调头冲进了C端市场。
最近的数据一出来,好家伙,直接杀疯了。
这操作,就像你以为那个只会闷头刷题的学霸是个书呆子,结果人家在跨年晚会上给你秀了一段街舞。
转折点,就是那套听着有点中二,但效果拔群的“三龙出击”组合拳。
这三款车,直勾勾地就奔着7到15万这个最血腥、最内卷的价位段去了。
先说那个最小的,叫AION Y Younger,内部代号UT,主打一个“都市小萌龙”。
这级别的小车,向来是减配重灾区,给你个能跑的壳子就算对得起你了。
但埃安这小子不讲武德,上来就给你整上倒车自动刹车这种越级配置。
这是啥概念?
这就好比你在路边摊要了碗阳春面,老板“Duang”一下给你盖了个溏心蛋,还问你要不要加块肉。
这种小惊喜,对那些刚拿驾照、停车入库能把自己绕晕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中间那款叫AION S MAX,代号RT,这是绝对的主力,绰号“霸王龙”。
它对标的A级轿车市场,那可是神仙打架的地方。
消费者个个都是火眼金睛,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续航短了不行,充电慢了不行,没点科技感更不行。
埃安RT直接掀桌子:650公里续航、400V快充,这些都只是开胃菜,最狠的是,它愣是把以前三十万豪车上才有的激光雷达,给你干到了14万的价格。
这一下,同行都懵了。
这就像请客吃饭,别人还在纠结上鸡还是上鸭,你直接抬了头烤全牛上来,这还怎么玩?
这背后没点看家本领是绝对撑不住的。
广汽埃安的底气,就是那套传说中的“三电”全栈自研。
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新能源汽车的心肝宝贝,它全都能自己造。
这和那些只会买买买的“组装厂”可不是一个段位。
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就意味着成本能压得住,产品能随心改。
所以你看,它敢把价格打得那么低,还给你塞一堆高科技,因为它有这个资本。
当然,光有产品还不够。
这年头卖电动车,续航焦虑是悬在每个车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解决办法?
建充电桩呗。
可这是个苦活累活,前期投入巨大,回报遥遥无期。
很多新势力还在为建桩这事儿扯皮,广汽能源已经悄没声地铺了超过1.4万根自家的超充桩,稳居车企第一。
这种别人嫌脏嫌累的“笨功夫”,恰恰是构筑护城河最坚实的砖头。
更有意思的是,这家伙在国内卷生卷死的同时,已经悄悄把船开到了海外。
泰国、印尼的工厂都冒烟了,在新加坡、香港这些地方,纯电销量能排进前三。
这打法,很有点“敌后根据地”的味道,先在友军的地盘上练兵,再回来打高端局。
不过,话说回来,牌桌上赢了几局,不代表就能笑到最后。
那个“网约车”的烙印,虽然淡了,但还没彻底刮干净。
而且,他们接下来要搞的那个“星源增程”技术,这事儿就挺微妙的。
这不就是嘴上喊着“纯电大法好”,身体却很诚实地去搞“烧油发电”了嘛。
但这或许才是它最清醒的地方,承认纯电在现阶段并非万能,给用户一个没有焦虑的选择,这种务实,有时候比画大饼更得人心。
所以你看,这车市的风向,真是说变就变。
昨天还被嫌弃土的广汽埃安,今天摇身一变成了牌桌上一个谁也不敢小觑的狠角色。
至于它手里的这几张牌到底能打出个什么名堂……嘿,好戏,这才刚开场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