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跌落神坛,西方车企集体转向:是谁在重塑全球汽车格局?

曾几何时,特斯拉在全球汽车领域乃至科技界都堪称巨头,马斯克的每一次发声,都足以在全球科技圈引发强烈震动。彼时,西方业界普遍宣扬其电动车战略为对其他国家的“降维打击”,坚称燃油车已步入穷途末路,其他国家只能被动跟随其设定的产业节奏。

特斯拉跌落神坛,西方车企集体转向:是谁在重塑全球汽车格局?-有驾



然而,时过境迁,当下的局面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奔驰调整战略,不再将全电动作为发展重点,苹果投入百亿美金的造车计划也宣告搁浅。舆论导向更是瞬息万变,电动车从曾经的香饽饽沦为被部分人贬低为不切实际的选择,燃油车反而又被一些人鼓吹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回溯过往,十几年前,西方国家以环保和碳中和为契机,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向电动车领域转型。他们深知,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历经百年的发展,核心专利与技术皆掌控在其手中,发展中国家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超越。而在新兴的电动车赛道,他们同样占据领先地位,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持续主导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诱导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投入资金用于充电桩建设和电网改造,最终目的是让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依赖其生产的电动车产品。

特斯拉跌落神坛,西方车企集体转向:是谁在重塑全球汽车格局?-有驾



但他们未曾预料到,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决心与执行力。中国不仅成功攻克了新能源技术难题,更是构建并完善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以比亚迪为例,其推出的部分车型售价仅7万余元,而德国同类车型价格却高达几十万,这种巨大的价格差使得西方车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于是,他们开始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如传播电动车存在安全隐患、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等负面信息,甚至编造中国车辆能够远程断电等毫无根据的谣言。

舆论层面的反转尤为明显。在过去,特斯拉售价八十万的车型都能被西方舆论捧至神坛,而如今,面对质优价廉的中国汽车产品,他们却迅速转变态度,大力宣扬燃油车的优势,声称燃油车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特斯拉跌落神坛,西方车企集体转向:是谁在重塑全球汽车格局?-有驾

这种行为正如网友所调侃的,尽显“洋老爷”们见风使舵的丑态。

德国汽车企业在这场竞争中,展现出了相对理性的一面。他们清楚自身在与中国车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故而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宝马、大众等德国老牌车企借助中国的技术和供应链资源,试图先将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同行挤出市场。这一策略从本质上看,是曾经“以市场换技术”的逆向操作,即德国车企以品牌影响力换取在中国市场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产业竞争中的此消彼长。

当前,尽管欧洲市场上燃油车广告有所回潮,但中国车企已然在欧洲市场站稳了脚跟。

特斯拉跌落神坛,西方车企集体转向:是谁在重塑全球汽车格局?-有驾

德国车企与中国合作推出的新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甚至超越了部分德国本土品牌,这一现象引发了德国本土汽车行业的不满与担忧。然而,从技术角度审视,比亚迪所拥有的专利数量远超特斯拉二十年的积累,且在电池材料领域,中国实现了自主可控,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强大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西方车企如今陷入了焦虑与恐慌之中。他们原本设定的产业发展规则,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中国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超越,于是试图通过改变规则或放弃竞争来应对。但现实是,中国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与竞争优势,如同在欧洲新开的中餐馆,已从过去迎合西方口味的廉价模式,转变为具有高品质、高水准的高端业态,西方消费者只能选择接受或无视。

近期,欧盟有计划推行“碳关税”政策,意图对中国汽车产品加征关税。

特斯拉跌落神坛,西方车企集体转向:是谁在重塑全球汽车格局?-有驾

但中国车企早已未雨绸缪,比亚迪在巴西投资建厂,宁德时代在印尼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提前完成了供应链的全球布局。若欧盟执意加征关税,中国车企完全有能力将市场重心转移至其他地区。

欧洲在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正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他们倡导环保理念数十年,然而在光伏、风电以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落后于中国。这就如同在桃树种植中,中国大力培育了大片桃林,而欧洲却未曾重视,如今却声称对桃子不感兴趣,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凸显了其在产业发展战略上的失误。

在德国市场,德国车企与中国合作的新车备受欢迎,甚至出现德国消费者排队购买的场景。曾经对中国车嗤之以鼻的德国消费者,如今也不得不接受中国汽车产品的高品质与高性价比。而法国的雷诺、标致等老牌车企,在与中国合资车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中国已崭露头角。

特斯拉跌落神坛,西方车企集体转向:是谁在重塑全球汽车格局?-有驾

2025年,在电池安全标准制定方面,ISO授权中国牵头负责,这标志着中国在汽车产业国际标准制定中拥有了主导权。曾经由西方主导的产业规则制定权,如今已逐渐向中国倾斜,德国等传统汽车强国也不得不遵循中国制定的相关规则。

当前,欧洲年轻一代在购车时,中国品牌已成为他们的重要考量对象。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汽车品牌,在柏林、巴黎等欧洲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其品牌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奔驰、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德国老年消费者虽然可能对中国车仍持有保留态度,但他们的年轻后辈却纷纷选择驾驶中国汽车出行。

特斯拉跌落神坛,西方车企集体转向:是谁在重塑全球汽车格局?-有驾


综上所述,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与成本的竞争。西方车企曾经凭借专利与规则优势对中国车企进行限制,但随着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全面突破,他们如今只能通过改变规则或接受失败来应对。然而,无论他们如何调整,中国车企凭借其成本优势和技术实力,已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游戏规则已然改变,且不可逆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