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加协定续签难题:车企博弈背后,你下一辆车恐怕没那么简单!

刚看到这段新闻,还挺有意思,关于《美墨加协定》的续签问题,突然让我联想到身边的一个朋友,他最近正在考虑买新能源车。本来锁定了一款,结果听说可能存在政策变动的风险,现在愣是犹豫得下不去手。这看似普通的消费选择,其实细思会发现,背后涉及的政策影响太广了,与我们平时生活的关联,比想象中要近得多。

美墨加协定续签难题:车企博弈背后,你下一辆车恐怕没那么简单!-有驾

协定的续签,为啥这么多人上心?

通用、福特、特斯拉、丰田这些名字,咱听起来都耳熟吧。这些汽车巨头联合起来敦促政府续签协定,而且还不只说“延续”这么简单,甚至还在建议各种细节调整,这并不只是企业想省点钱那么简单,背后是关乎供应链、技术研发、甚至产业趋势的大问题。

美墨加协定续签难题:车企博弈背后,你下一辆车恐怕没那么简单!-有驾

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提到,《美墨加协定》让汽车制造业每年能省下数百亿,不仅是省成本,更主要是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协同性。你现在全球车企各种竞争压力,也没谁敢随意折腾供应链,万一掉链子,那开年会的时候可就得“甭提了”。

还有现代汽车那事儿,看起来是因为这个协定还没明确续签,结果投资都得往后挪,没法定下来了。你可能听着有点遥远,可实质上,一个投资计划的延迟就意味着岗位还没影、新厂还摆不上台面,甚至连技术储备也都原地踏步。换个说法吧,这不就是一环套一环的“慢性损失”嘛。

美墨加协定续签难题:车企博弈背后,你下一辆车恐怕没那么简单!-有驾

谁的账更好算?

但凡贸易协定,总有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就拿斯泰兰蒂斯的提议举例,它提出“北美以外的车企也该遵守零部件规则”,听起来就像在说“自己守规矩了,别人想例外?不行”。这其中其实就透露了产业链博弈的影子。尤其是零部件的溯源规则,一条供应链牵涉的是无数大大小小的工厂、配件商,人家早前签协定时好不容易调了个适应期,你现在要动就等于说他们一大票体系可能得重新规划。

美墨加协定续签难题:车企博弈背后,你下一辆车恐怕没那么简单!-有驾

这里头丰田更是直接点明了核心——如果合法合规的货物不能再享免税,那跨境运输的一笔税费,立马会掏空一些成本优势。竞争力减少可不只是财务问题,还得面临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

专属标准,是搅局还是提效?

美墨加协定续签难题:车企博弈背后,你下一辆车恐怕没那么简单!-有驾

特斯拉的主张更有点“带节奏”的意思——建议三国统一北美充电标准。这听着有点意思了,本来电动轻型车逐渐取代燃油车可是行业共识,但统一标准这事还有附加条件:你得考虑进行业惯例、上下游配套成本甚至区域市场主导性。这不是一纸文件的事,这是要协调多方面利益。特斯拉放这话可能也不单是为市场的公平更高效,说不准还是为自家产品抢掌控权的市场牌。

“我们”的生活,会被这些改变什么?

美墨加协定续签难题:车企博弈背后,你下一辆车恐怕没那么简单!-有驾

可能你会说,我不常买车,这种事跟我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像燃油车零部件这些供应链流程一调整,某些原本价格很“得劲”的车,或许直接就张嘴就涨了;新能源领域再搭配个统一的充电标,或许可以让充电站之间不再会卡住,但会不会推着现有设施全面升级付出点代价呢?

这场关乎三国、关乎全球汽车巨头的分歧,是在争一种稳定性和规则的一致性。这种纠葛可能短期看不着影,但长期结果就是,你选车两眼一抹黑的状态可能好点了。

美墨加协定续签难题:车企博弈背后,你下一辆车恐怕没那么简单!-有驾

这事,未必一纸草案能尽如人意,总有人得让步、改弦易辙。但无论如何,它挺值得上心。因为你会发现,原来看似高高在上的各种国际协定,其实有可能会真切影响你下一辆车的价格、用的电好不好充、相关岗位会不会多一点,这是“大政策”怎样一步步靠近“小生活”的很典型一例。

而现在,车企们在问“这协定续了没”,我们呢,也要留个心,也许等过两年,当车市再掀波澜时,你会想起今天的谈论。

美墨加协定续签难题:车企博弈背后,你下一辆车恐怕没那么简单!-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