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裤子放屁?增程式一升油发多少电,技术落后是真是假?

在咱们的汽车圈里,曾经有个技术路线被大家伙儿编排得不轻,得了个外号叫“脱裤子放屁”,说的就是增程式电动车。

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有点绕:车里明明装了一台汽油发动机,可它偏不直接出力驱动车轮跑,非要先用它来发电,把电存进电池里,然后再用电池里的电去带动电机,让车子跑起来。

很多人一听就觉得,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好好的动力,非要这么转一道手,中间肯定有能量损失,简直是没事找事。

脱裤子放屁?增程式一升油发多少电,技术落后是真是假?-有驾

当时,不光是普通消费者这么想,就连一些汽车行业的大佬们也公开表示,说这是个挺糟糕的方案,技术上显得很落后。

然而,这两年的汽车市场风云突变,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就是这个曾经被大家看不起的增程式技术,突然就火了。

像理想、问界、零跑这些新势力品牌,靠着增程车型,销量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一下子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连广汽、长安这些家底厚实的传统车企,也开始认真搞起了增程式,还推出了效率相当高的新系统。

最重磅的是,连中国工程院的杨裕生院士这样泰斗级的人物,都站出来为增程式说话,认为它非但不落后,反而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之一,甚至可能是未来混合动力车的最终方向。

这就让很多人彻底糊涂了,这风向到底是怎么转的?

难道我们之前都错怪了增程式?

要弄明白这件事,咱们得从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说起,那就是一升汽油到底能发多少度电。

这就像我们评判一个厨师的手艺,不能光看他用了多少好料,还得看他一斤米能做出多少碗香喷喷的饭。

脱裤子放屁?增程式一升油发多少电,技术落后是真是假?-有驾

这个油电转化效率,就是增程式技术的“命根子”。

早期的增程车之所以被大家诟病,就是因为在这个关键指标上表现得确实不怎么样。

那时候,很多增程车用的发动机,基本就是从燃油车上直接拿过来的,并没有为“发电”这个单一的工作进行专门优化。

这就好比让一个全能运动员,既要他举重,又要他跑步,还要他游泳,他虽然都能干,但没有一项是顶尖的。

这些发动机的热效率普遍不高,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十六左右,结果就是一升油烧完了,最多也就转化出大约3度电。

这点电量对于一台动辄两吨多重的大家伙来说,实在是不太够用。

一旦电池里的电用完了,完全靠发动机边发电边供电行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亏电”状态,那油耗就非常难看了,百公里跑到8升以上是常事,比同级别的纯燃油车还要费油。

这种情况下,说它“脱裤-子放屁”,确实不冤。

但是,技术总是在进步的,尤其是咱们中国的工程师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是真有一套。

他们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发动机必须“专才专用”。

燃油车的发动机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路况,时而低速蠕行,时而高速巡航,所以它的工作状态总在不停变化。

脱裤子放屁?增程式一升油发多少电,技术落后是真是假?-有驾

而增程车的发动机任务就单纯多了,它根本不用管车子跑多快,它的唯一使命就是在自己效率最高的那个转速区间里,安安稳稳地待着,以最省油的方式发电就行了。

这就好比一个顶级的马拉松选手,你让他去跑一百米冲刺,他肯定不行,但你只要让他跑他最擅长的长跑,那效率就是世界级的。

想通了这一点,各大车企就开始给增程式量身打造专用的“发电机组”。

比如长安汽车推出的蓝鲸动力增程系统,他们用上了高达16:1的超高压缩比和500bar的高压燃油喷射技术。

这是什么概念呢?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力气特别大的气缸,能把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压得特别紧,然后再点燃,这样一来,每一次燃烧爆发出的能量就更足,浪费的就更少。

通过这些技术,长安硬是把发动机的热效率做到了惊人的44.28%,一升油能发出的电量也从过去的3度提升到了3.63度。

广汽集团在这方面也下了苦功夫,他们研发了一套“火山型燃烧系统”,能让喷进气缸的每一滴汽油都雾化得特别充分,像晨雾一样均匀地和空气混合,燃烧得更彻底。

同时,他们还搞出了一个行业里首创的技术,叫曲轴直连油冷发电机,简单说就是把发电机直接连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中间省去了皮带之类的传动环节,减少了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广汽的增程系统做到了一升油发电3.73度的行业最高水平。

这些数字的提升,带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脱裤子放屁?增程式一升油发多少电,技术落后是真是假?-有驾

现在一台新出的中型增程轿车,即便是在电池完全没电的情况下开,它的亏电油耗也能做到百公里4.68升左右。

这个油耗水平,几乎只有同级别燃油车的一半。

你看,当技术进步把最大的短板补上之后,增程式“费油”这顶帽子自然就被摘掉了。

解决了效率问题,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大家争论的焦点:结构。

很多人觉得,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比增程式高级,因为它既能用电,也能用油直接驱动车轮,还能油电一起上,听起来功能更强大。

而增程式的发动机永远不直接参与驱动,感觉上好像“少了一项功能”。

但实际上,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结构,恰恰成了增程式最大的优势。

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了实现多种驱动模式,内部结构非常复杂,需要发动机、电机、精密的变速箱、离合器等一大堆零件协同工作。

这就像一把功能繁多的瑞士军刀,虽然什么都能干一点,但结构复杂也意味着成本更高,潜在的故障点更多。

而且,在驾驶体验上,电驱和油驱模式切换时,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发动机介入时的噪音和振动,会打破纯电行驶时的那份静谧与平顺。

相比之下,增程式的结构就纯粹得多。

脱裤子放屁?增程式一升油发多少电,技术落后是真是假?-有驾

它本质上就是一台纯电动汽车,只不过随身携带了一个高效的“充电宝”。

车轮永远只听电机的指挥。

这种设计带来了几个核心的好处。

首先是驾驶体验无限接近纯电车,无论什么时候,动力输出都非常平顺、安静,加速响应也很快,这是很多开过电车的人就再也回不去开油车的重要原因。

其次,因为结构简单,省下了复杂变速机构占用的空间,可以安放更大的电池包。

现在的增程车,纯电续航里程普遍都超过了200公里,有些甚至达到了400公里以上。

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日常上下班、接送孩子、城市里转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纯电车来用,一个星期充一次电就足够了,几乎没有用油的机会,使用成本非常低。

只有在节假日跑长途或者去一些充电不方便的地方时,那个“充电宝”才会派上用场,彻底解决了里程焦虑。

从实际表现来看,现代增程车的能耗也完全不输给插混车型。

在一些媒体做的长达几万公里的长期测试中,理想L8的综合油耗表现甚至优于一些被专业人士看好的插混车型。

如今增程车的亏电油耗普遍都在百公里5到6升的区间,和同级别的插混车已经没什么差距了。

所以说,技术路线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看它最终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

增程式用一种更简单、更专注的方式,同时满足了用户对纯电驾驶体验的向往和对长途出行的无忧需求。

或许它不是汽车动力的终极答案,但在从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这个漫长阶段里,它确实用市场的火爆销量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且实用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