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门店有新鲜事!陈铭客串店长,带看10 EM-P超圈粉

你有没有发现,选车这事儿就像挑对象?

你得同时满足颜值、身材、性格、家庭背景,最后还得能聊得来。

可惜啊,车不能陪你谈恋爱,但能陪你堵在五环,陪你全家去郊游,陪你在车里吵架、和好、发疯。

于是选车就成了人生大事,难怪现在买车比买房还让人纠结,选错了,天天后悔,选对了,走哪儿都想多停一会儿。

领克门店有新鲜事!陈铭客串店长,带看10 EM-P超圈粉-有驾

说到选车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共同经历:你以为自己只需要四个轮子能走路,结果一到店,销售问你,“您买车主要是通勤还是家庭用?喜欢科技配置吗?有没有长途需求?对空间要求大吗?预算多少?”直接一套组合拳,把你问傻了。

你以为买个代步工具,结果发现自己要兼顾一家老小、偶尔自驾游、还得照顾面子和里子,搞得像在做自我认知心理测评。

最近,陈铭在领克门店扮演了一回“一日店长”,顺带把自己的选车逻辑拿出来公开处刑,这事儿我觉得挺有意思。

毕竟,陈铭是什么人?

主持人、辩手、三胎奶爸、高校教师,妥妥的高知群体代表,对需求的梳理比很多人还专业。

他不是简单地拍脑门买车,而是把自己的需求拆得明明白白:空间、配置、驾驶体验,甚至技术可靠性,全都一条条对照着车看。

说实话,我要是能像他这么清楚自己到底要啥,可能早就少花了不少冤枉钱。

你说这事儿亮点在哪?

不是在于陈铭会拆解需求,而是他把需求和车型一一对应地讲出来,还在门店做了一场现场教学。

如果所有人买车都能这么理性,汽车销售估计都得下岗了。

可现实是,大多数人看车都是先被外观迷倒,再被配置绕晕,最后听销售忽悠,“这车现在优惠力度很大,配置也高,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等车开回家,才发现空间不够,配置用不上,续航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我在想,选车到底难在哪儿?

需求真的那么难搞清楚吗?

还是我们习惯了模糊,害怕直面自己的真正需要?

领克门店有新鲜事!陈铭客串店长,带看10 EM-P超圈粉-有驾

说真的,买车这事儿,和买保险、买房、挑工作,本质上都是在和自己的需求较劲。

不敢梳理清楚,是怕发现自己其实没那么懂自己。

你看陈铭,他先把自己拆开:“我是三胎奶爸,要空间;我是高校教师,要科技配置;我要对家庭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他没偷懒,直接把每项需求明码标价,最后发现领克10 EM-P能一站式满足,这才果断下单。

这事儿要放在别人身上,估计还能纠结三个月,最后被销售一通“这车现在特价”带走。

是不是有点像我们买衣服?

明明是冲着功能去的,最后被颜值收割。

大多数人的选车逻辑是模糊的,因为懒,因为怕麻烦,也因为觉得“差不多就行”。

但问题是,“差不多”最容易后悔。

你以为只要有车就够,结果全家出门挤得跟地铁早高峰,科技配置成了摆设,动力不够还费油,最后还得安慰自己,“便宜嘛,将就吧。”

说到这里,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好奇——高知群体选车真的比普通人复杂吗?

还是他们只是更喜欢用“需求梳理”掩饰选择困难?

其实,选车真正难的不是需求多,而是每一条都舍不得放弃。

你想要空间,就意味着车得大,但大了又怕油耗高、停车难。

你想要科技配置,结果用了一年只用过两次。

领克门店有新鲜事!陈铭客串店长,带看10 EM-P超圈粉-有驾

你想要驾驶乐趣,家里人却只要舒适和安静。

你想啥别人都想要,最后发现钱不够,于是又开始妥协。

妥协多了,选车就变成了“将就”,将就多了,心里就开始不爽。

回到陈铭和领克10 EM-P这事儿上。

这车号称拥有4.8m²宽适座舱、空间利用率81%,前后排座椅电动调节、通风、加热、按摩都有,四座平权,Thor芯片、激光雷达、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7方案全都配齐。

续航1400km,动力澎湃,四驱标配,混动系统还兼顾油耗和驾驶体验。

听起来,是不是像把一堆“理想型”全都塞进一辆车?

你要空间有空间,要科技有科技,要操控有操控,要省油也能省油,就差会做饭了。

这么看,好车难找,合适的车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但问题是,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领克10 EM-P能满足陈铭,也许就不适合隔壁老王。

谁都想一车全能,现实是你总得选一两项优先级。

你是空间控,就得舍弃操控;你是科技控,家里人可能嫌麻烦;你想省钱,续航和配置就得降一档。

这事儿和谈恋爱一样,得明白自己到底想找什么,别最后成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说到这里,我不禁自黑一句:我之前买车,完全是冲着外观和品牌去的,试驾都没认真试,一上路才发现动力不够,空间也紧凑。

领克门店有新鲜事!陈铭客串店长,带看10 EM-P超圈粉-有驾

结果呢?

后悔,但没办法,只能安慰自己“颜值即正义”。

现在回头看,选车最难的不是技术参数,而是自己有没有勇气梳理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真实需求。

你要是天天单独出门,空间就是废话;你要是家里三口五口,动力再好也没用。

所以,陈铭这事儿给了我们很好的提醒。

与其跟风选车,不如先花时间跟自己较劲,把需求拆解明白。

别怕麻烦,别怕自己太“挑剔”,因为车这玩意儿不是买菜,一用就是几年十几年,将就一天可以,长期将就就是受罪。

车企想要取悦高知群体,不是堆配置、堆噱头,而是能不能真正理解用户的多元需求,做到产品与生活场景无缝对接。

说到这儿,我想问问大家:你选车的时候,真的想明白自己的需求了吗?

还是被外部信息、销售话术、流行风潮牵着走?

有没有哪一项,是你根本可以舍弃但硬要加进去,最后变成了“鸡肋”?

你觉得现在的汽车市场,是在卖产品,还是在制造焦虑和选择困难?

你有没有过选车“后悔药”的瞬间?

如果让你重新梳理自己的用车需求,你会怎么排序?

到底是空间优先,还是科技优先?

是家庭舒适重要,还是驾驶乐趣重要?

欢迎大家留言,互相拆解,别让选车变成人生困局,下一个“选对”的,也许就是你自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