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连续下滑 护城河为何被填平
看到理想汽车刚发布的9月交付数据,心情有些复杂。33951辆——这个数字背后,是同比下降约40%的严峻现实。这已经是理想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滑。曾经的新势力标杆,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曾几何时,理想的成功路径如此清晰。增程技术解决了续航焦虑。冰箱彩电大沙发精准击中家庭需求。套娃式产品策略快速覆盖市场。这三板斧让理想在2023年风光无限——全年盈利118.1亿元,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后全球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但市场从不会为过去的成功买单。
理想的护城河,正在被快速填平。
增程赛道早已不是理想的专属舞台。上有问界凭借华为技术背书强势崛起,9月问界M9销量达10503辆,远超理想L9的3787辆。下有零跑以“小理想”定位异军突起,9月交付突破6万辆。就连小鹏也即将推出增程车型,这片蓝海正在变成红海。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变了。
他们不再满足于“移动的家”这个概念。智能驾驶、人机交互、软件生态——这些真正的智能化体验,正在成为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而在这方面,理想确实慢了。
看看数据吧。9月增程市场同比增速只有8.7%,远低于纯电的32.4%。市场在转向,而理想的转身却显得沉重。
理想的应对并非没有动作。
纯电序列i8、i6相继推出。组织架构频繁调整。李想甚至在微博坦言新品需要“低开高走”的过程。但市场的耐心是有限的。9月i8销量5716辆,虽有好转,却难撑大局。
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理想股价从3月的138.3港元跌至84.95港元。交银国际下调评级至“中性”。这些信号,不容忽视。
那么,理想的机会在哪里?
即将换代的L系列,或许是关键一役。
据爆料,新款L系列将加入后轮转向,甚至线控转向。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想需要重新思考产品的核心价值。
在零跑D19已搭载80.3kWh电池、纯电续航超500km的今天,理想L9那52.3kWh电池、280km续航的配置,确实需要升级了。消费者要的不是更多屏幕,而是更真实的用车体验——更长的纯电续航、更快的充电速度、更智能的驾驶辅助。
产品矩阵也需要优化。L8定位尴尬,L7与L9差异化不足。或许,是时候做减法了。
理想的困境,是整个新势力阵营的缩影。当传统车企全面电动化,当科技巨头跨界入局,曾经的先发优势能维持多久?这是个值得所有玩家思考的问题。
不过,理想依然手握143万辆的累计交付基础和完整的服务体系。这些,都是翻盘的资本。
汽车行业的竞争从来都是马拉松。一时的落后不代表终局。重要的是,能否从数据中读懂市场的信号,从困境中找到变革的勇气。
理想的冬天来了。但冬天从不是终点,而是为了孕育下一个春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