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的新车名单又来了,这次的主角是续航700公里的豪华电动车。看着那些闪亮的数据,我突然想起小区门口那个每天凌晨四点起床送外卖的老王——他的电动车充一次电只能跑50公里。
多讽刺啊!当车企们在高喊着"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的时候,城市里还有成千上万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他们的电动车连个像样的充电桩都找不到。理想i8的90度大电池够老王送半年外卖,乐道L90的85度电池抵得上普通工薪族半年的电费开支。
这些光鲜亮丽的参数背后,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最残酷的现实:我们正在制造两个完全割裂的汽车世界。一个世界里是5C快充、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另一个世界里是冒着黑烟的二手电动车,是私拉乱接的充电线,是随时可能自燃的劣质电池。
记得上个月朝阳区那个电动车起火事故吗?一家五口人挤在十平米的出租屋里,就因为从二手市场买了块改装电池,半夜充电时突然爆炸。而同一时刻,某车企的发布会上,高管们正在炫耀他们的电池管理系统有多"智能"。
更可笑的是所谓的"续航焦虑"。有钱人担心的是开长途时找不到超充站,而普通人焦虑的是这个月工资够不够交充电费。当车企把续航做到700公里时,有没有想过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辆能踏实跑三年的代步车,而不是什么"5C快充黑科技"。
看看这些新车的价格吧!动辄三四十万的售价,抵得上二三线城市一套房的首付。我们总说新能源汽车要普及,要环保,可当技术越进步,普通老百姓反而离"新能源梦"越来越远。这哪里是什么技术革命?分明是又一场精心设计的消费升级陷阱。
那些鼓吹"电动车是未来"的专家们,建议你们去城中村的充电棚看看。看看那些接满插线板的楼道,看看那些为抢充电桩大打出手的外卖骑手,看看那些因为电池太贵不得不继续开燃油车的网约车司机。这才是真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图景。
说到底,任何脱离群众需求的技术进步都是耍流氓。当我们的车企还在比拼谁的续航数字更漂亮时,能不能先解决几个更实际的问题:怎么让电池更安全?怎么把充电桩铺到城中村?怎么让普通老百姓真正用得起新能源车?
毕竟,科技的意义从来不是让少数人享受更奢侈的生活,而是让大多数人过上更有尊严的日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