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继续探讨关于抵制圣诞节的议题。
抵制圣诞节的主张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排外情绪,我们真正需要反对的是这种排斥外来文化和商品的狭隘观念。
历史的教训清晰地表明,封闭保守的发展道路终将导致失败。从明朝错失大航海时代机遇到文革时期的封闭政策,乃至当今朝鲜的现状,这些实例无不印证了开放的重要性。只有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融入全球发展浪潮,我们才能与时俱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思想。这样的发展路径,将使我们避免重蹈1840年后因落后而遭受屈辱的历史覆辙。
部分人士认为圣诞节源于西方宗教传统,指责国人庆祝这一节日是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甚至将其上升到国家认同危机的高度。
这种顾虑并非毫无道理。正如邓小平所言,实施开放政策犹如打开窗户,在引入清新空气的同时,难免会有蚊虫飞入。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兼具正反两面,改革开放也不例外。试图只获取益处而规避弊端,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尽管苍蝇令人厌恶,它们的存在却有其价值。人类长期处于过于洁净的环境反而不利于健康,适度的外界刺激能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接触这些微小生物实际上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
中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刺激,它必须直面异域文化的挑战才能实现自我更新与持续繁荣。纵观中国历史,外来文化的融入从未间断,以佛教为例,这一外来宗教最终被成功本土化。然而,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阻断了文化交流,导致思想日益僵化,使国人难以适应时代变迁。
这次经历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
确实如此,面对圣诞节所承载的西方宗教元素,单纯抵制并非良策。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文化冲击,同时推动本土文化的繁荣发展。
当自身文化底蕴深厚时,外来文化的影响便不足为惧。
为何有些人始终无法领悟如此浅显的道理?
抵制手段真能奏效吗?
以国产汽车为例,其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与日系品牌在华表现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转变清晰展现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崛起历程。
早在20年前我上大学期间,网络上就频繁出现抵制日本汽车的呼声。这种对日系车的排斥情绪在中国早已存在多年。
随着钓鱼岛争端升级和中日关系紧张,加之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蔓延,网络反日浪潮不断高涨,最终酿成了严重事件。
全国各地曾一度出现针对日系车辆的破坏事件。
一起日系车主遭袭事件中,一名过激的"爱国青年"用U型锁将其打成重伤。这起事件造成双重悲剧:受害者留下终身残疾,施暴者则被判十年监禁,赔偿巨额款项,大好青春在铁窗中度过,直至去年才重获自由。
众多日本品牌汽车的车主被迫在车辆外部张贴爱国口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正如一句名言所揭示的,"爱国主义往往成为某些不法分子最后的庇护所"。这些人似乎认为,只要高举爱国旗帜,他们就能占据道德制高点,肆意妄为,对他人进行评判甚至实施暴力。
这种人竟然还有脸高呼“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
必须提防那些成天高呼爱国、动辄叫嚣审判和斗争的人,他们很可能是一群暴徒,打着爱国的幌子进行破坏和掠夺。
言归正传,让我们重新聚焦于抵制日系车这个话题。
多年来抵制日系汽车的呼声一直存在,但效果如何?
这反映了什么?
近十余年来,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华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尽管2012年因反日事件导致销量短暂下滑,但随后迅速恢复并保持稳定上升态势。
这表明了什么?
抵制日系汽车是否有效?
尽管中国消费者对日系车的抵制持续了十余年,但这一行为并未阻碍其在华销售业绩的持续攀升。然而,近三年间,这一趋势发生了显著逆转。2023年更是成为了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日系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全面下滑。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产品定价,日系车企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这张图表可以看出,2020年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占比创下23%的新高,但随后持续走低。2022年已跌破18%,预计今年将进一步下滑至15%以内。
今年,国产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国产车不仅销量大增,也成功摆脱了以往廉价的刻板印象。比亚迪推出的百万级豪华车型仰望,上市首月便售出2000多辆;理想汽车凭借40万元的平均售价,月销量达到3万辆,超越了许多BBA车型;蔚来、比亚迪腾势以及豹5等高端品牌,月销量均已突破万辆大关。
国产汽车如何实现逆袭,打破合资品牌的主导地位?日系车的市场优势为何不复存在?
国产新能源汽车凭借卓越品质和亲民价位,已全面压制合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丰田、本田、日产这三大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领域表现欠佳。以丰田为例,其新推出的验证码车型上市仅两个月就大幅降价促销。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国内车企的激烈角逐迫使日系传统燃油车大幅下调售价。
昔日被誉为B级车标杆的本田雅阁,如今16万即可提车,相较于两年前25万的定价,降幅接近10万元。
在我周围的实际例子中,一位同事花费22万元购置了比亚迪汉混动版,另一位则以约18万元的价格选择了丰田卡罗拉双擎。目前,比亚迪汉DMI的市场价仍维持在20万元上下,至于卡罗拉双擎的现价,你能否猜出?
国产汽车正在快速取代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地位。目前仅有德系豪华品牌凭借BBA的高端定位和品牌价值,仍能维持一定市场份额。
这又意味着什么?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下滑,是否源于民众自发抵制?难道是通过极端行为或民族主义口号实现的?
凭借扎实的研发投入,打造出质优价美的产品才是关键。毕竟购车作为家庭重大开支,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支出,岂是几句爱国口号就能说服消费者只选择国产车型?
作为民族汽车的代表,红旗品牌的爱国属性毋庸置疑。但其市场表现如何?实在令人难以启齿。
这样对吗?
难道仅仅依靠抵制行动就够了吗?仅仅高呼爱国口号就能解决问题吗?
这其中的逻辑显而易见。
若要真心热爱祖国并传承中华文化,就应脚踏实地为之贡献力量。现实情况是,不少人连《红楼梦》都难以完整阅读,对唐诗宋词的记忆也寥寥无几,指望这些人来推广传统文化显然不切实际。
这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这些连初中都没读完的人,整天以没文化为荣,动不动就嘲讽顶尖学府。他们除了会喊几句爱国口号,还有什么真本事?
这群人成天高呼反对圣诞、抵制清北,声称西方文化正在侵蚀,国家面临危机。
我完全不知该如何表达。
多亏国家实施了九年免费教育政策,这些人才得以掌握基本文化知识。得益于经济发展,如今人人都能负担千元智能手机,畅游网络发表见解。
那些不致力于汲取前沿知识、提升个人素养的人,却热衷于空喊爱国口号,不断发起抵制行动,自认为站在道德制高点,时刻准备与他人展开斗争。
除此之外别无长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