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员工爆料:有没有同事成功跳槽到竞品公司(小米 小鹏 蔚来乐道)?和老东家比起来怎么样?

职场混久了,你就会发现,跳槽这事儿,从来不是从“坑”里跳到“天堂”。

你以为逃离了高压,就奔向了躺平;你以为告别了混乱,就迎来了专业。

结果呢?

往往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穴。

最近,看到一位理想汽车的员工在问,有没有成功跳槽到小米、小鹏这些竞品公司的,和老东家比怎么样?

理想汽车员工爆料:有没有同事成功跳槽到竞品公司(小米 小鹏 蔚来乐道)?和老东家比起来怎么样?-有驾
图片

评论区那叫一个热闹,一半是“后悔药”,一半是“劝退书”。

有人说去了小米,肠子都悔青了,智驾部门9106是家常便饭,晚上12点下班是常态。

也有人说去了乐道,氛围很好,相对轻松。

你看,同样是“新势力”,同样是造车,给人的体感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说明了啥?

说明你跳槽,跳的不是公司名,而是具体的“组”和“业务线”。

01、没有完美的公司,只有不同的“定价”

说句实话,理想汽车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在整个行业里是出了名的。

但它的薪酬待遇和成长速度,也同样有竞争力。

这就是一笔交易。

公司用高薪和快速晋升的机会,来购买你的时间、精力和绝对的投入。

你接受了这笔交易,就要遵守这里的规则。

有员工评论说,理想除了背绩效不好,其他的都还可以。

这话很实在。

在大厂,绩效就是你的KPI,是你价值的直接体现。

背绩效不好,说明你的产出没有达到公司的预期,或者你的价值没有被关键人物看到。

这很残酷,但这就是商业逻辑。

公司不是福利院,它要为结果负责。

所以,在抱怨压力大之前,先算一笔账:你拿到的高薪,你负责的核心项目,你简历上光鲜的一笔,是不是已经为你的高强度工作付过费了?

如果是,那这就是一场公平交易。

如果不是,那该考虑的不是抱怨,而是如何调整你的策略,或者换个地方。

02、别用“上岸”心态,去做“下水”的决策

很多人跳槽,都带着一种“上岸”心态,觉得只要离开现在这个“苦海”,就能一劳永逸。

大错特错。

从理想跳去小米,就是典型的例子。

你可能觉得,小米是互联网大厂,流程更规范,技术更深厚。

但你可能没打听清楚,你即将加入的智驾部门,正处于业务冲刺的关键阶段,它的强度和压力,可能比你在理想时只高不低。

你从一个“卷王”组,跳到了另一个“卷王”组,这能叫上岸吗?

这叫从一个浪尖,跳到另一个浪尖。

在跳槽前,你必须做好“尽职调查”。

别只看公司的品牌和光环,要去打听你目标部门的具体情况:

它是不是公司的战略核心业务?

今年的资源投入和预算多不多?

你的Leader在公司里有没有话语权,能不能护得住你?

组里的晋升通道清晰吗?过去一年有几个人升了?

这些信息,比公司名气重要一百倍。

信息差,决定了你跳槽的成败。

03、稳定是相对的,成长是绝对的

还有人提到,理想取消了271绩效,似乎在走向“躺平”。

那当然,任何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

但这不代表你可以混日子。

“躺平”的背后,可能是组织效率的提升,也可能是业务增速的放缓。

对个人来说,最危险的不是累,而是闲。

一个闲下来的岗位,往往意味着你的工作没有不可替代性,你的价值在慢慢被稀释。

真正的聪明人,不会因为公司取消强制分布而放松自己。

他们会主动去寻找那些能创造价值、能提升能力、能增加自己“相对优势”的项目。

在大厂,最怕的不是被压榨,而是被遗忘。

只要你的产出是可见的,你的价值是稀缺的,你就有议价权。

无论公司制度怎么变,你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写在最后

别再问“哪个公司更好”这种笼统的问题了。

对你来说,更好的公司,是那个能让你用合理的付出,换取最大化回报的地方。

这个地方,可能在大厂,也可能在小公司;可能在理想,也可能在小米。

关键在于,你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你是否愿意为它付出相应的代价。

别再赌运气了。

你的职业生涯,是一场精心计算的商业决策,不是一场听天由命的赌博。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