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新车上市前连发事故,安全气囊及时弹开,售后处理引发关注

最近蔚来汽车发生了两起事故,而且时机特别微妙,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很多人关心蔚来汽车的安全性、品牌形象,还有这两起事故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家都觉得是不是蔚来最近太风光了,老天要“敲打敲打”?还是说,出了事故没啥可奇怪,毕竟谁也不能做到百分百零事故?今天我想借这事聊聊自己的看法,顺便也想问问大家:我们到底在乎什么?我们的“信心”又是从哪来的?

先说第一个事故,全新蔚来ES8工作车,9月7日深夜出事。你说这巧不巧,这车20号就要亮相上市,结果还没到月中,就来了个碰撞。根据现场图片看,车头确实损伤比较大,防撞梁都变形了。不过好歹乘员舱结构完整,安全气囊也都弹出,门还能开。很多人可能一看到撞车就惊呼“这车是不是有问题”?但你仔细琢磨,事故的结果其实还挺“正面”的:车受损,人在车里应该没事,安全气囊也都该弹开的弹开了。马麟副总裁第一时间微博回应,说这车当时没开辅助驾驶功能。言外之意就是,跟蔚来的自动驾驶系统没关系。你可以理解为蔚来自信自己系统没锅;也可以理解为,把锅推回“人类驾驶员”那边。

第二起事故发生在乐道车试驾,9月8日网友爆料自己差点丧命。时间线也很巧,刚好是ES8事故之后一天。销售员开车,刚从地库拐出来不到百米就撞墙,乘客肋骨都断了。销售员还是应届毕业生,让人不得不多想:新手司机是不是不靠谱?但也有网友问,是不是车辆系统有毛病?事故原因还没搞清楚,乐道汽车官方暂时也没正面回应。

这两起事故让很多人想起一个永远有效的设问——“车发生了事故,我们最关心什么?”第一是人身安全,第二是品牌承诺和态度,第三才是技术本身的进步与坎坷。捧着手机看新闻,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安全气囊弹开了吗?”、“人有没有生命危险?”之后才关心“车怎么坏的?”、“究竟是系统还是驾驶员的问题?”

其实,这也伪装不住一个残酷现实:即便是最有名的品牌,最强的技术,也无法保证百分百零事故。特斯拉、奔驰、宝马都阴差阳错发生过各种让大家炸锅的交通事故,甚至正是那种大新闻才让整个行业不停完善技术。蔚来这次连着出事,舆论反应很激烈,有人怀疑厂家,还有人揪着“辅助驾驶到底安不安全”这个老生常谈。大家都“害怕”,是因为自己随时有一天也可能坐在出事车的后座。

我倒觉得,有些问题,其实很值得反问:我们希望汽车公司承诺什么?难道买了蔚来、特斯拉、理想,自己就能万事无忧、刀枪不入吗?厂商研发新技术、升级安全配置,本质上是在减少概率,不是直接扔掉风险。安全气囊、智能辅助、车身结构再牛,终究代替不了人的判断和注意。

咱们换个角度再看这事。这次蔚来的两起事故都发生在“重大节点”:ES8快上市了,乐道刚爆单、品牌破万。以8月份蔚来的数据来看,光交付量同比都涨了55%以上,乐道L90首月卖得更是雷厉风行。新技术、新品牌,一堆媒体人蹲点,网友盯着实时销量榜,“心情”都很敏感——你风光了大家就夸,“交易所专家”都说你是潜力股;你出了点状况,充值黑又开始下场,逮住车祸不放。

这不禁让人反思:公众对新车到底有什么期待?是不是觉得越新越强、越强越零失误?实际上,无论是蔚来的旗舰,还是乐道的家庭用车,本质上还是车。用车,试驾,甚至日常开,事故概率总是存在的。现在车厂急着拼参数、拼性价比、拼技术配置,都在抢“赛道”,但只要有马路、有驾驶员,就会有漏洞不被覆盖的时候。

事故发生后,厂商第一时间回应,强调“和辅助驾驶无关”,也就是怕大家继续质疑蔚来自家的智能系统。其实这也是行业惯例,任何车厂,哪怕出了点状况,首先澄清的往往就是“这不是我们技术问题”,“安全性能已经很牛了”。言下之意,就是“人驾驶还是有不确定性”、“责任不能都归系统”。但如果你仔细看,这也是一种无奈。现在新技术趋势太快,把厂商逼着变成“安全承诺机器”,一边努力搞研发,一边每天和舆论赛跑。“大家都安全了”变成了一种压力,出点事先甩锅再查原因,反而淡化了本质。

蔚来新车上市前连发事故,安全气囊及时弹开,售后处理引发关注-有驾
蔚来新车上市前连发事故,安全气囊及时弹开,售后处理引发关注-有驾
蔚来新车上市前连发事故,安全气囊及时弹开,售后处理引发关注-有驾

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驾驶员水平、心态变化,甚至当天是不是状态不佳,都能左右一辆车是不是撞到墙、飞出路边。销售员试驾撞车,对方还是应届毕业生,这不就是用人管理、培训上把关难吗?现在大量新品牌、新汽车进入市场,销售员也年轻化,节奏太快,培训流程只要稍微马虎,就能酿成事故。车企再牛,也不能保证每个开车的人都是老司机。更何况,很多事故就出在“最后一米”——你想都想不到的地方。

再来,另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这两起事故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不是让人满意?网友肋骨断了,保险只赔医疗,误工问题还没着落,乐道汽车官方还没回应。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舆论讨论归讨论,售后服务、赔偿、沟通这么实际的问题,才是真正考验品牌底线的地方。你事故回应得再快,安全承诺吹得再响,但如果出了事,用户连误工费都还在协商,品牌信任度就会打折。这才是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事,也是厂商未来必须面对的赤裸现实。

其实我也很想问问大家,我们到底希望蔚来或者乐道、或者所有智能汽车带来什么?仅仅是更智能,更炫酷,更快?我看未必,大部分人更在意,把自己和家人交付给钢铁盒子以后,发生任何意外,都能全身而退。“安全”,应该是一种底层的信任,而不是一个平台上的参数或者宣传语。

蔚来这波事故发生得很不是时候,马上就要上市的新车,突然舆论压力山大。品牌策略上,其实应该用更多诚意回应:比如调查到底谁的责任(驾驶员?培训系统?还是车辆本身?),遇到赔偿争议站在用户角度多和解点;出现安全质疑,别只是甩锅给年轻销售员或者驾驶员、甩给“个别情况”。越是新品牌,越要放下“高端范儿”,多点接地气,多点真诚。

最后还是得强调,“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现在被大家神化了,让很多人误以为有了自动挡、辅助系统,就能高枕无忧。其实不然。这些系统只是辅助,真正决定安全的,还是人的行为和态度。你试试路上观察一下,几个月没碰方向盘的人,突然开了十公里,危险动作比辅助系统“误判”高得多。新技术能减低风险,但不能消除人性的偶然和疏忽。

蔚来新车上市前连发事故,安全气囊及时弹开,售后处理引发关注-有驾

总结一下,现在蔚来这两起事故,不是技术不行,也不是品牌不靠谱,是汽车行业必然会遭遇的现实考验。大家其实想要的,是一个在出事后能积极承担责任、认真解决问题的“靠谱公司”;而不是把一切归因于技术升级、辅助功能或者个别驾驶员。安全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层参数,是一套完整考验企业底线的系统。而我们作为用户,最好也要明白,任何品牌再牛,也都有“概率事件”发生。关键是,企业是不是在事故发生后,能让用户体会到“被善待”。这才是未来车企真正拼的地方。

蔚来也好,乐道也好,其实都该把“怎么善后”当成一门必修课。毕竟,技术归技术,服务归服务,出了事故谁都不会无动于衷。与其整天舔屏新车上市,很快大家就忘了品牌的历史;不如多关心下“事故处理流程”、用户体验到底是不是能承受不幸。汽车行业每次新车上市前的意外,难免被放大,但事故不是终点,处理态度才是答案。你觉得呢?

蔚来新车上市前连发事故,安全气囊及时弹开,售后处理引发关注-有驾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