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最近这个操作,讲真,有点精神分裂。
十月底,左手掏出一台烧油的新帝豪,右手掏出一台插电的银河星耀6,两兄弟价格还贴身肉搏,都在八到十二万这个区间里互相捅刀子。这不叫双车战略,这叫左脚踩右脚上天,搁这儿跟自己演二人转呢。一边对着老车主喊家人此生不换,一边对着新韭菜说油车都是上个世纪的土鳖。太阳看了估计都要一个趔趄。
先说新帝豪,不装了,摊牌了,就是冲着那些“老顽固”去的。动力给你换成1.5T,零百加速7.9秒,这个数据讲出来,主要是为了让销售在4S店里能多吹五分钟牛逼。但买这车的人,真的在乎你零百快不快吗?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太懂了。他们在乎的是今天去菜市场拉的那车白菜,会不会把那个巨大的次元口袋给弄脏;是明天跑一趟三百公里外的丈母娘家,油费能不能省出两包烟钱;是车子坏在半路,随便找个路边摊修理铺,师傅拿个锤子就能给你敲好。你跟他聊什么推背感,他跟你聊的是颗粒捕捉器到底堵不堵。
所以你看吉利多鸡贼,中控给你个14.6寸大屏,50W无线充电,水晶挡把,面子工程一把子拉满,让你感觉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但核心的东西,比如高阶智能驾驶,对不起,没有。不是做不到,是想明白了。这就好比你给一个天天用诺基ایی砸核桃的大爷,非要推荐iPhone 15 Pro Max,还跟他吹什么ProRes视频录制。大爷听完一愣,问你这玩意儿砸核桃,屏幕会不会碎?典中典了属于是。三四线城市,家里没桩,一年八成时间在国道上吃灰,你给他个城市NOA,他能开着去放牛吗?
另一边的银河星耀6,画风就完全变了,直接化身雷电法王,指着比亚迪秦PLUS的鼻子骂。预售八万五,纯电续航给你干到一百二十五公里,尺寸还比秦PLUS大一圈。这已经不是来抢生意的了,这是直接抱着煤气罐冲进了比亚迪的后厨,高喊一声“为了部落”!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它瞄准的是谁?就是那些想买混动,但预算被死死卡在十万块,每天被比亚迪销售洗脑洗得快要皈依了的年轻人。吉利就是要在他们掏钱的前一秒,从斜里杀出来,大喊一声:诶!等等!看看我这个!更大!更智能!可能还更便宜!我最近在想,为什么便利店的关东煮总是比自己家煮的好吃,可能是因为有KPI的压力吧。星耀6就是这么个卷王,卷到最后,就是要把比亚迪逼到墙角,问它一句:你服不服?
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桌上的蛋糕端走了。那吉利这个星耀6,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比亚迪放过。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好的竞争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所以你看,吉利压根就没想过要体面。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所有车企都杀红了眼,我活不好,你也别想过。什么品牌调性,什么用户忠诚,在绝对的低价和高配面前,都是虚的。只有一种品牌是例外,就是那种自带玄学光环的。比如奔驰,比如特斯拉。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把车壳子换成拖拉机,只要那个T标还在,他们就认。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吉利不是,吉利的用户是全中国最务实、最精打细算的一群人。他们买车,就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毛钱都得算清楚。所以吉利放弃了所有花里胡哨的“技术崇拜”。什么城市NOA,什么激光雷达,都给我往后稍稍。我呸!堆一堆配置最后钱全让用户掏了!
真正的自动驾驶在中国,关键不在于特斯拉,不在于华为,而在于横行霸道的老头乐。只要你小区门口的老头乐一天还在玩“鬼探头”和“S型走位”,你车上那套几万块的智驾系统就永远是个需要你全神贯注盯着的“实习生”。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跟大爷讲交通规则,大爷跟你讲医保报销。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社会博弈比黑暗森林打击还复杂。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比亚迪比作一个餐厅厨房,好像有点侮辱厨子了,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所以吉利这一手,看似精神分裂,实则是想通了,悟了。它把选择权赤裸裸地丢给了用户:你要省心耐用,有帝豪这个压缩毛巾,便宜大碗。你要尝鲜省油,有星耀6这个闪电战选手,配置捅穿天。它不再假惺惺地教育市场,而是彻底躺平,承认用户的需求就是分裂的。
加大,加大,加大。把空间加大,把屏幕加大,把续航加大。
便宜,便宜,便宜。把油耗降低,把价格降低,把门槛降低。
最终的答案不是看谁的技术更牛逼,也不是看谁的发布会PPT做得更漂亮。是看谁先把对手的心态搞崩。在掀桌子的游戏里,活下来的那个,不是因为他多能打,而是因为他最豁得出去。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