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L3落地,投保和黑匣子新规,谁能抢到首批牌照

昏黄的灯光下,一辆测试车稳稳当当地滑进收费站,里程表刚好卡在99999.9公里。操作员愣了下,没见驾驶座有人,比对一眼数据终端,确认“L3模式已激活”,才放行。外面大雨倾盆,感应雨刷无力,却丝毫不妨碍车轮径直驶入高速路段——这一幕,要是放在两年前,就是活脱脱的“天方夜谭”,如今却真能在中国公路上演。只是,驾驶员的手,已经不再占据安全气囊上方的位置。如今,谁的系统能担得起这颗“撒手”方向盘?谁又在牌照发放这场高考,连考场门都没摸到?

自己如果是当事人,您会愿意在时速120公里、天色恶劣的高速上,“全权交出”车辆控制权吗?没人保证百分百安全,但有人愿意用几千万元责任险和一块数据黑匣子来让你放心。这个新规矩既像保险套上的最后一层硅胶保护,又像在吃火锅前把所有食材检查了三遍。说到底,是谁敢为自己负责,又是谁只敢远远观望?

先来一份“法医式”清单,解析本轮L3放榜。首先,工信部的L3落地,规矩变了。以往的L2辅助驾驶,就是个“智能小徒弟”,出了乱子还是得人来兜。现在,限定场景内激活L3,权责交替:你不用双手攥着方向盘,事故算企业的。“双保险保护”:每车至少500万责任险,一切行驶数据上锁黑匣子。绝对证据链,也绝对成本。谁有信心开这个“安全账户”,谁就能撒手,不然连上桌资格都没有。

中场放榜,鸿蒙智行是最大赢家。华为“钞能力”在此无疑,旗下多个品牌抱团取暖,从问界到智界再到尊界,每款车都有不同的“狠角色”。问界靠ADS4.0,把暴雨测试通过率拉到行业均值一倍;尊界旗舰甚至敢在130公里的高速上自信巡航。华为野心也不藏,明年说啥都要把这套系统塞进更多30万级车型。要说“保命符”成色,华为这几张牌照绝对是正品认证标志。

再看广汽昊铂,拿下一张“老实人排位”。它的ADiGO GSD技术靠车路云协同,提前预判,一枚牌照到手不多,但谋划远大:今年量产L3,后年直冲无人大巴。高端新车搭载华为智驾和高线数激光雷达,测试公里数摆在那儿,事故率数据也让人心安。不过,野心和稳健能不能都盘活,还得等等看。

自动驾驶L3落地,投保和黑匣子新规,谁能抢到首批牌照-有驾
自动驾驶L3落地,投保和黑匣子新规,谁能抢到首批牌照-有驾
自动驾驶L3落地,投保和黑匣子新规,谁能抢到首批牌照-有驾

然后是“收割王”长安深蓝与阿维塔,直接打包17张入场券。深蓝的SL03和S09 Ultra,算力平台飚到1000TOPS,给足了硬件面子;阿维塔出动两款旗舰,四雷达加身,雨雾也不含糊。官方宣称2026年要全场景L3,这种节点规划,信心和风险都顶到头了。

岚图与猛士,是专啃硬骨头的差异玩家。国内首款L3级MPV、硬派越野都进坑,分别填补了家庭和越野两块市场空白。家庭场景有快捷识别和冗余配置,越野场景钻陡坡玩极限。横看成岭侧成峰,技术细分市场的小众之路,胜负难料。

至于奔驰和宝马,外资巨头手握测试权,却不敢进首批名单。德系严防死守,宁愿只做95公里辅助,不愿承担“全权接管”责任。这种保守做法,既警惕责任认定的灰区,也彰显本土法规和国际惯例的差异。欧洲牌照“车企全兜底”变国内,水土终归有点不服。

蔚来,挂名入围的新势力,却藏头露尾。自研NAD系统支持城区双场景,但到底哪个型号优先生升级?死活不说。社区用户天天催更,只会收到一句“敬请期待”,新势力的“迷糊蛋气质”暴露无遗——技术尚未稳定,用户信任遭遇考验。

小鹏这次连门都没进,却破釜沉舟降价推广。新车只要15万,誓言年底上线L3功能。策略是先用性价比收割备胎,再等下一拨编外入场。“后补入场券”的玩法,像是在考试成绩出来前就开始分奖金,风险和机会并存。

自动驾驶L3落地,投保和黑匣子新规,谁能抢到首批牌照-有驾

比亚迪也小打小闹,只让高奢车型仰望U9首用L3,普通汉EV车主只能望洋兴叹。城市领航系统成本已经拉到20-30万区间,却还要一两年才能下放大众化车型。想想那些在论坛里讨论“何时平民化”的比亚迪粉,怕是得再等等。

自动驾驶L3落地,投保和黑匣子新规,谁能抢到首批牌照-有驾

极氪,则是“技术派”的老实人。两张牌照不多,但算力平台达1400TOPS,年底就能交付高速L3。“少即是多”,它把全部资源都压在中高端市场精细耕种,打的算力和场景专精路线。

自动驾驶L3落地,投保和黑匣子新规,谁能抢到首批牌照-有驾

上述种种,看似一场高科技大考,实则是责任和风险的拔河比赛。黑色幽默在于,测试标段都是精细划分的“高速或快速路”,未进城区。激光雷达雨雾识别率65%,纯视觉方案还怕强光失真;数据锁紧了,但事故责任依然模糊。明明激光雷达价格已跌破三千,明年10万级车就能标配L3,现实却是“敢撒手的不多,但鼓噪的人不少”。新技术降不下老疑虑,一边保单越买越贵,一边还是要拷问系统失灵时谁负责。

说实在的,职业病让我天天怀疑数据可追溯、保险理赔流程,最终能不能真给车主全身而退。专业的东西不怕复杂,就怕没人兜底——你可以手离方向盘,但没人希望出了事“只剩追责信箱”。有些牌照发得越多,技术成熟度反而成了新疑点。那句“勇者就要担风险”,到头来,被拿来卖保险和期权。

现在,选车其实没那么难:查查入围名单,认准带雷达硬件,等着责任细则明朗。只要这三板斧到位,蒙混也有限。对比那些没报名就先开降价的品牌,谨慎反而成了最大优势。普通用户不怕技术不成熟,只怕没人兜底,尤其是在“谁负责”还难定性的今天。

最后留个开放问题:当L3技术铺开,但事故责任依然模糊,您还会放心撒手开吗?是否真能实现“自动驾驶有法必依,人车责任一码归一”?这道题比高考分数更难做,技术和法规的答卷一道都不能丢。未把方向盘握牢的人,其实已经在用脚投票——哪怕牌照已发,但通向全自动的路,远没有考场那么简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