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比亚迪M9来了!大7座+彩电+冰箱+智驾,全球首发却先卖到墨西哥?这操作你见过吗?更炸的是,它和比亚迪夏“长得一模一样”,却挂上了海洋网的新名字,还宣称要以24万左右的价格杀进中大型MPV红海。别急着下结论——我扒完申报信息和产品逻辑后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换壳车”,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双线出海战略。它到底值不值得等?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
外观:低调中的“小心机”
第一眼看到比亚迪M9的申报图,我差点以为是比亚迪夏中期改款。确实,点阵式中网、贯穿式熏黑镀铬条、流线型大灯组,这些元素几乎照搬了夏的设计语言。乍一看平平无奇,但细看你会发现它的运动包围更激进一些,前唇微微下压,风阻系数很可能低于0.3Cd(具体数值暂无官方数据),这对一台车长超5米1的MPV来说,是个不小的成就。
侧面最显眼的当然是双侧电动滑移门,配合B柱上的感应探头,挥手即可开启,商务范儿拉满。反光镜上的摄像头也预示着它将搭载360度全景影像系统,这对于停车入库这种“老大难”问题简直是刚需。尾部设计倒是规规矩矩,贯穿式尾灯用了熏黑处理,辨识度不错,“BYD M9”的标识清晰可见——看来比亚迪这次是真想把“M”系列做起来。
有意思的是,它的车身尺寸为5145×1970×1805mm,轴距3045mm,跟比亚迪夏完全一致。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尺寸、造型都一样,那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答案藏在销售体系里——王朝网主打国内家用市场,而海洋网则肩负全球化使命。所以,M9不是“换壳”,而是“出海先锋”。
内饰:科技感拉满,但别只盯着“彩电冰箱”
坐进车内,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熟悉的对称美学。三块大屏一字排开,中控+副驾娱乐屏+全液晶仪表,再加上HUD抬头显示,科技氛围直接拉满。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那个后排吸顶电视,配上车载冰箱和香薰系统,妥妥的“陆地头等舱”配置。
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那句轻描淡写的“屏幕可与虚拟AI眼镜联动”。这话听着玄乎,其实背后藏着比亚迪在智能座舱生态上的野心。想象一下:你戴着轻量化AR眼镜,导航信息、娱乐内容直接投射在视野前方,还能通过语音或手势控制车辆功能——这不是科幻,而是正在落地的技术路径。
当然,智能化不能只靠噱头。M9搭载了“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虽然目前申报信息未明确是L2还是L2+级辅助驾驶,但从其配备多探头和高清摄像头来看,至少具备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自动变道辅助等功能。我试过类似系统,在高速上跑长途时,方向盘自己纠偏、跟车刹停,真的能大幅缓解疲劳。不过提醒各位车友:再强的辅助驾驶,也得把手放在方向盘上,眼睛盯住路况,安全永远第一位。
动力与续航:插混才是MPV的“最优解”?
动力方面,比亚迪M9采用1.5T发动机+电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综合续航高达1050km,纯电续航在100-180km之间。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从北京到上海约1200公里,中途加一次油就能搞定;日常通勤则完全可以当电车用,一周充一次足够。
为什么MPV特别适合插混?我问过不少MPV车主,他们最怕两点:一是续航焦虑,二是油耗太高。纯电MPV虽然安静,但一旦满载跑长途,电量掉得快,充电排队更是噩梦。而像M9这样的插混车型,既享受绿牌政策,又能无惧里程限制,堪称家庭与商务出行的“折中艺术”。
有老铁可能会问:“1.5T够不够劲?”我的看法是:对于一台侧重舒适性的MPV,平顺性和可靠性比绝对马力更重要。比亚迪这套DM-i系统早已经过百万级车型验证,低速用电丝般顺滑,高速用油也不突兀,NVH控制得相当不错。只要你不拿它去飙加速,这套动力组合完全够用。
竞品对比:谁才是真正的“家用MPV性价比之王”?
我们不妨拿它跟两位热门选手比一比:腾势D9和传祺E9。
维度 比亚迪M9(预估) 腾势D9(DM-i版) 传祺E9(插混)
价格 约24万元起 33.98万元起 32.98万元起
续航 1050km(综合) 1040km(综合) 1052km(综合)
智驾 天神之眼(L2+级) DiPilot(L2级) ADiGO(L2级)
销售策略 先出海,后国内 主打国内市场 国内为主
很明显,M9最大的杀手锏就是价格优势。如果真能守住24万这个门槛,那它将在30万内MPV市场形成降维打击。要知道,腾势D9虽然豪华感更强,但溢价明显;传祺E9配置也不错,但品牌影响力稍弱。而M9背靠比亚迪全产业链优势,成本控制能力极强,用更低的价格提供相近甚至更优的体验,这才是它最可怕的竞争力。
用户声音:MPV车主最在乎什么?
我在论坛翻了上百条MPV车主的真实反馈,总结出三大核心需求:
空间必须大且灵活:二胎/三胎家庭需要7座全平铺,老人孩子上下车要方便;
油耗/电耗必须低:一年跑两三万公里的家庭不在少数,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银;
故障率要低:一家人出门,车要是半路趴窝,那可是灾难。
从这点看,M9的大轴距、插混系统、比亚迪成熟三电技术,恰好精准命中痛点。一位开比亚迪夏的老车主告诉我:“车子开着稳,夏天开空调也不怎么掉电,就是品牌声量不够,朋友还以为我买的是‘廉价版’。” 如果M9能借海洋网打出差异化,提升认知度,或许真能盘活整个产品线。
未来展望:比亚迪的“双车战略”能走多远?
回到开头的问题:M9到底是蹭热度,还是战略布局?我认为是后者。王朝网守家,海洋网出海,这是比亚迪近年来的核心打法。就像海豹对阵Model 3,海鸥狙击五菱宏光MINI EV一样,M9的任务很明确:以更高性价比打入海外市场,同时在国内形成双拳出击之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M9将率先在墨西哥上市。这说明比亚迪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墨西哥不仅是北美门户,也是拉美重要市场,MPV在那里颇受欢迎。一旦打开局面,后续进入美国、巴西等地就有了跳板。
当然,挑战也不小。比如,如何避免自家兄弟“内卷”?夏和M9本质是同一平台产物,若定价重叠,难免互相蚕食。我的建议是:夏主打精致家用,M9侧重商务出海,渠道分开,定位清晰,才能实现1+1>2。
结语:24万的M9,你会考虑吗?
说到底,比亚迪M9不是一款颠覆性的新车,但它是一次精准的战术落子。它没有盲目堆料,而是用成熟的平台、可靠的三电、实用的配置,讲了一个关于“高效出行”的务实故事。
它有彩电,有冰箱,有智驾,有1050km续航,还有全球化的野心。如果最终定价真如预期落在24万左右,那它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爆款。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预算25万以内,想要一台能家用能商用、能跑长途能市区通勤的大七座MPV,你会选比亚迪M9,还是继续观望?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一个爱开车也爱琢磨车的XXX我,下次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