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入10月份,我就翻开了最近一季度的销量榜单。其实也没什么新鲜事,造车新势力们的年度战绩基本都在这几个月刷了一遍。零跑这次是真的给我惊喜了,直接蹿到6万多台。这个成绩我估算也不是靠运气,还是得看他们背后多款车的火爆表现。我记得之前还在网上看过一位零跑销售的朋友说:你想象一下,零跑B01和B10一上市就像开了挂,畅销的原因大概就是‘性价比’吧。B01的提速够快,价格也还算合理,跟合资的那几款相比,打得还挺凶。为什么零跑能在这波中领先?我猜除了新车带来的新鲜感,供应链的保障也起了作用——毕竟,零跑Lafa5亮相时间不长,预计11月会在广州车展亮相,续航和动力都还不错,算是新鲜出炉的利器。
说到供应链,最近几个品牌都挺忙的。行业内那点博弈其实很看中原材料的获取和生产线的调配。你看,零跑加快了零部件的国产化进度,就像买菜一样,采购得越早,价格越低,供给越稳。比起去年大半年前还经常出现断货情况,这次倒是供给稳定了点。大家也别太乐观。像D19新车10月16日全球首秀,是个啥情况?基于D平台,看起来会是个全尺寸SUV,价格在25到30万,竞争那些合资的中大型SUV,压力不小。我有个疑问,像零跑这种快刀斩乱麻的策略,能持续吗?我觉得还是得看他们如果推出下一款车型能否持续制造惊喜。
小跑题,主要还是想说,虽然品牌销量都在大涨,但真正能落地的终端用户,又有几人真能感受到差别呢?我自己刷了一下小米汽车的销量,超过4万辆,这个我还得补充一句:能这么快冲上去,产能一定是硬杠杠。他们原本产能是个硬伤,但目前看,可能因为跟供应链合作变得灵活多了——有人说,像是开了挂。影响销量的因素除了产能,用户心理也挺重要。你去看小米SU7和YU7,性能其实差不多,价格也差的不多,但为什么销量相差那么悬?我猜除了粉丝基数,还是用户崇尚科技的心态在作祟。
再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现在很多车企推出的增程、纯电车型都想抢市场。理想这次就算是败下阵了,销量整整下滑36%。我平时跟朋友聊天,理想反应快,但市场反应慢,这句话其实挺耐人寻味。新推出的小改款理想i6卖得很好,订单已经跑到两万多,说明还是有潜力的,只不过相较去年,似乎有点被动。我猜,理想的最大优势还是续航+科技感,但如果不能把价格优化做得更好(这点我没细想过,估计他们也在琢磨),就难以逆风翻盘。对了,你觉得,纯电车型的市场接受度未来会像燃油车一样稳定吗?我自己其实觉得还挺难的。
再插一句,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蔚来、乐道、火火都创了新高,还给我印象深刻。乐道L90上市两个月交付量突破两万,这个速度可以说是飞速。但你知道吗,蔚来销量的大涨,主要其实还是靠乐道这个新品带动的——品牌年轻化+高端化的策略要说成功,还得看他们怎么走。特别是火火品牌,追上蔚来也不是不可能,就像当年特斯拉一样,从零到百,靠的其实是体验感两字。
回来,真实聊个地气儿。你知道我最怕的是什么?就像开车一样,一不留神,偏离了正常轨迹就会掉坑。行业整体增速虽然快,但每个车企的底盘状态不一样。零跑的15岁年轻群体可能更喜欢新鲜感,小米的高科技标签吸引的是数码粉,而理想的家庭场景,还是需要靠口碑和服务去撑。
最后啊,你有没有想过?就这几个月,行业里还一直在争新国货,真的托起之后的新时代吗?我有时候觉得,要不要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些车,可能才会发现隐藏在表面的真土。比如我最喜欢的那辆,普通家庭也能买得起、用得踏实,满足的其实就是日常的需求——这不比那些热闹的数字真开心多了?你会不会觉得,现在这个时间点,市场的潜在能量可远不止我们看得到的这些?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