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4月的销量数据,我还真有点意外。以前每次看新势力榜单,问界M7那可都是“顶呱呱”的存在,动不动就月销过万,走在路上都感觉它走路摇头晃脑的。可这回呢?M7只卖了4051辆,反倒是以前不怎么起眼的问界M5,销量直接翻了几倍,干到了4862辆,把M7给反超了!这操作,真是让人直呼“打脸”。再加上M9稳稳破万,M8刚上市就有近两千的月销量,整个问界的格局好像一夜之间变了天。这到底是M7不行了,还是M5真的“上头”了?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
先说M5,这车以前总被说“不上不下”,定位有点尴尬,比M7小一号,价格又没便宜太多,消费者一看就容易纠结。可这次销量逆袭,说明啥?说明它这次真支棱起来了!我琢磨着,这背后肯定跟智驾系统的升级脱不了关系。现在M5全系都上了华为ADS 3.0,城区NCA体验顺滑了不少,开起来基本不用操心,堵车时候特别省心。再加上新款M5的外观也更精神了,溜背造型配上无框车门,回头率直接拉满,妥妥的“出片利器”。我朋友上个月试驾完就上头了,说这车开起来有种“驾驶玩具”的感觉,转向精准,底盘紧实,动力响应也快,不像以前那么“买菜车”了。
再看M7,曾经的“国民神车”,现在销量跌冒烟了,从月销两三万到四千多,这落差,老车主看了估计要气的蹦起来。问题出在哪?我觉得不是产品力崩了,而是对手太卷了。你看理想L7、L8,空间更大,舒适性配置拉满,二排座椅比飞机头等舱还舒服;再看零跑C11、小鹏G9,价格更低,智驾也不含糊。M7夹在中间,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虽然它的空间和家用属性依然在线,但大家现在不光看“能装”,更看“聪明”和“高级感”。M7的内饰用料和车机体验,跟M5比,确实有点老咕噜棒子的意思了。
最让我惊喜的还是M9。月销破万,10407辆,这成绩在50万以上的国产SUV里,简直是顶呱呱!这车简直就是“装逼利器”+“床车”的结合体。六座布局,二排是双零重力座椅,配上投影、冰箱、彩电,简直就是移动的客厅。安全性也堆得足,全铝车身、十气囊、激光雷达全系标配,跑高速心里特别踏实。而且M9的风阻系数做得极低,不到0.23Cd,不仅省电,开起来也安静。你说这车贵不贵?贵!但人家贵得有底气,无论是家庭出行还是商务接待,都能上桌第一个动筷。
至于刚上市的M8,4月卖了1883辆,说实话不算高,但我觉得这很正常。新车刚交付,产能爬坡需要时间,而且知道的人还不够多。M8这车定位挺巧妙,介于M7和M9之间,主打大五座,空间比M5宽敞,又比M7精致,智能化直接看齐M9。我试驾过一次,那底盘调校真舒服,过减速带像碾过棉花,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介入得很自然,完全没有突兀感。而且五座布局让后备箱巨能装,露营装备、婴儿车随便塞。虽然现在销量还没爆发,但我敢说,接下来几个月,月销破万不是梦。
横向对比一下,理想L7也是大五座,舒适性没得说,但驾驶起来少了点乐趣,开久了容易犯困。小鹏G9智驾很强,价格也香,可内饰质感跟问界比还是差了点意思。零跑C11性价比无敌,但品牌力和高端感没法跟问界比。这么一圈看下来,问界的产品线其实挺清晰的:M5主打年轻运动,M7家用实惠,M8均衡全能,M9高端旗舰。现在M5的崛起,说明华为的智能化标签正在被更多年轻消费者认可,不再只是中年大叔的“奶爸车”。
说到底,4月问界的销量变化,不是谁不行了,而是整个产品矩阵在进化。M7的下滑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但M5的爆发和M9的坚挺,证明了问界在智能化和高端化上的路子走对了。M8虽然起步慢,但潜力巨大。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光靠一两款爆款撑全场已经不行了,必须得有组合拳。问界这波调整,算是及时止损,把重心重新放回了“技术”和“体验”上。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M5销量超M7,是偶然吗?我觉得不是。这是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结果,是智能化体验对传统空间优势的一次“真香”胜利。未来的竞争,拼的不是谁更大,而是谁更聪明、更懂你。
这样的问界,产品线越来越有看头,你会考虑买哪一款呢?M5的驾驶乐趣,M7的家用实惠,M8的均衡全能,还是M9的极致奢华?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