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圈又炸锅了!不是特斯拉降价降得像跳楼大甩卖,也不是比亚迪新车堆配置堆到溢出,而是余承东揣着新问界M7的实车图,往车友群里一扔,配文“这次真没吹牛,看了实车再说”——好家伙,评论区直接从“大嘴又开始放炮”吵到“这外观能卖爆”,吵得比世界杯决赛还热闹。有人说“前脸像被门夹了”,有人喊“这灯组帅到能当投影仪”,连我那开理想L7的哥们都私聊我:“老余这次是不是请了宾利的设计师?”
你看,就这么一张模糊的实车图,能让半个车圈的人放下手里的瓜,跑来当“键盘车评人”,这本事,除了余承东也是没谁了。但今天咱不聊“大嘴”的人设,也不扒华为和赛力斯的爱恨情仇,就聊聊这新问界M7的外观——为啥一张照片能吵翻天?它到底长在了用户的审美点上,还是踩了大家的雷区?以及,余承东敢拿它当“9月爆款”,到底哪来的底气?
一、余承东的“狂”,到底哪来的底气?
先问个扎心的问题:现在30-40万的新能源SUV,你能说出几个“长得不一样”的?理想L7、小鹏G9、蔚来ES6、极氪001……是不是看着看着就脸盲了?不是说它们不好看,而是太“安全”了——都想当“国民好车”,结果设计上互相抄作业:贯穿尾灯、隐藏门把手、封闭式格栅,恨不得把“我是新能源车”刻在脑门上。
这时候余承东跳出来说“新M7要做‘不一样的烟火’”,你信吗?可能有人翻个白眼:“得了吧,上次M5说‘吊打BBA’,结果月销也就那样。”但这次不一样——老款问界M7上市时,正赶上华为和赛力斯“磨合期”,设计上还带着点“油改电”的影子,用户吐槽“前脸像没睡醒”;可现在呢?华为深度参与研发,连余承东自己都说“设计团队熬了三个通宵,改了18版前脸”——这话听着像吹牛,但你看看华为手机的设计进化史:从P30的“浴霸摄像头”被骂到P60的“洛可可白”卖断货,华为在“颜值即正义”这件事上,确实越来越懂用户。
更关键的是,余承东手里有张“王牌”:问界的用户画像。之前我跟一个问界销售聊天,他说买M5的人里,30-40岁的中产占了70%,这群人买车就一个诉求:既要“面子”(设计不能太廉价),又要“里子”(智能、空间得够用),还得“不撞衫”(开出去别让人以为是10万级SUV)。新M7的外观,就是冲着这群人的痛点来的——你不是嫌现在的新能源SUV“千篇一律”吗?那我就给你整点“记忆点”;你不是怕开出去没辨识度吗?那我就把“华为设计”四个字刻在脸上。
二、新M7的脸,是“整容成功”还是“换汤不换药”?
咱先看图说话(虽然官方图糊得像打了马赛克,但细节还是能扒出来的):
前脸:终于不“摆烂”了?
老款M7的前脸,被网友吐槽“像没化妆的程序员”——大尺寸格栅像个“黑洞”,灯组小得像眯着眼,整体透着一股“我很稳重但我不好看”的气质。新M7直接“换头”:格栅缩窄了,变成了“家族式星环设计”,中间一条贯穿灯带,两边的大灯做成了“鹰眼”造型,还带点熏黑处理。说实话,这设计放两年前可能不算惊艳,但放在现在“套娃成风”的新能源SUV里,至少让人一眼记住:“哦,这是问界的车。”
有网友说“像极氪X”,也有人说“抄了理想L9”,但你仔细看:星环灯带的拐角是圆角,不像极氪X那么凌厉;大灯是分体式,但上半部分的日间行车灯做成了“闪电状”,比理想L9的“眯眯眼”更有攻击性。说白了,这设计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当下流行的元素拆解,再用华为的逻辑重组,既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又有“没见过”的新鲜感。
侧面:终于不“臃肿”了?
老款M7被吐槽最多的,除了前脸就是“体态”——车长超过5米,轴距3米多,结果侧面看着像个“驼背老头”,线条软趴趴的,完全没有SUV的“肌肉感”。新M7直接把腰线拉到了“胸口”:从前翼子板一直延伸到尾灯,车顶做了溜背处理,但没像小鹏G9那么激进(怕影响后排头部空间),车轮毂换成了20寸的“刀锋轮毂”,视觉上直接把“臃肿感”砍了一半。
我专门去翻了理想L7的侧面图对比:L7的腰线是“前低后高”,强调运动;新M7是“前后等高”,但腰线更锋利,配上隐藏式门把手和无框车门(疑似),既有家用车的稳重,又带点年轻人喜欢的“小个性”。这波操作,明显是想通吃“奶爸”和“年轻中产”——毕竟现在买车,老婆孩子的意见比方向盘还重要,老婆觉得“好看”,老公才能掏钱。
车尾:终于不“敷衍”了?
老款M7的车尾,就俩字:敷衍。贯穿尾灯是“标配”,但灯组内部没设计,LOGO一贴完事,网友说“像超市里19.9包邮的LED灯带”。新M7直接上了“大招”:尾灯做成了“星芒矩阵”,刹车灯一亮像撒了一把星星,LOGO下面还藏了个“华为赋能”的小字标(虽然小,但懂的都懂)。最绝的是底部的扩散器,用了跟车身同色的设计,不像别的车要么黑塑料要么镀铬条,看着就高级——这细节,像极了华为手机的“星环摄像头”,看似不起眼,实则是“身份标识”。
三、用户为啥盯着“外观”吵?因为第一印象能值10万!
可能有人说:“买车看三大件,看什么外观?”兄弟,你这话放10年前还行,现在?颜值即正义,丑拒是刚需!我邻居大哥去年买SUV,预算35万,理想L7、小鹏G9、问界M7都看了,最后选了L7,理由特简单:“老婆说L7的‘家庭脸’看着亲切,M7的前脸像‘鲶鱼嘴’——你看,就因为一个前脸,35万的单子说飞就飞。”
现在的用户买车,路径早就变了:先刷短视频看“颜值测评”,觉得好看再点进直播间看配置,最后才去4S店试驾。外观过不了第一关,后面的智能座舱、续航、价格再好,都是白搭。新势力们早就摸透了这个逻辑:理想L7靠“方盒子”造型成了“奶爸神车”,蔚来ES6靠“X-Bar”前脸成了“中产标配”,连比亚迪都给汉EV搞了个“龙颜”设计——说白了,现在的新能源SUV市场,早就从“技术内卷”卷到了“颜值内卷”。
新问界M7的外观争议,本质上是“用户期待”在打架:有人想要“激进炫酷”(比如00后喜欢的机甲风),有人想要“稳重耐看”(比如70后喜欢的商务风),余承东想做的,就是找个“最大公约数”。从目前的反馈看,吐槽集中在“不够激进”,点赞集中在“终于不丑了”——这说明什么?至少比老款进步了,从“被嫌弃”到“有争议”,本身就是胜利。
四、华为的“设计课”:别迷信“国际大牌”,用户要的是“懂我”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个外观吗?找个意大利设计公司不就行了?”兄弟,你太天真了。前几年某新势力请了宾利设计师,结果设计出一款“四不像”,被网友骂“花了钱还丢人”——为啥?因为国际大牌设计师懂“豪华”,但不懂中国用户的“痛点”。
中国用户买车,有几个“潜规则”是老外不懂的:
“大气”比“精致”重要:车长必须过5米,轴距得3米+,不然亲戚会说“你这车看着不大气”;
“含蓄”比“张扬”安全:颜色不能太跳,设计不能太激进,不然长辈会说“开出去不像好人”;
“细节”比“堆料”加分:比如车窗镀铬条、轮毂样式、尾灯动画,这些“小地方”比大屏更能体现“高级感”。
华为的设计师显然研究透了这些:新M7车长5020mm,轴距2915mm,够“大气”;颜色主打“天青蓝”“深空灰”,够“含蓄”;星环灯带、星芒尾灯,够“细节”——这哪是设计车?这是在设计“社交货币”:让用户开出去,既能被懂车的人认出来“这是华为赋能的问界”,又能被不懂车的人夸“这车看着就贵”。
五、9月上市,新M7能成“爆款开关”吗?
现在所有人都在赌:新M7能不能复制理想L7的“月销过万”?我的答案是:悬,但有机会。
先看“机会”在哪:
** timing太妙**:9月是“金九银十”的开端,传统销售旺季,大家手里的年终奖(哦不,是工资)刚发,消费欲正旺;
** 竞品有空窗**:理想L7刚完成改款,小鹏G9还在清库存,BBA的电动化车型(比如Q5 e-tron)还在“油改电”阶段,新M7相当于“趁虚而入”;
** 华为的流量池**:余承东的“大嘴”人设自带流量,每次爆料都能上热搜,相当于免费打广告,这曝光量,比投1个亿广告费还管用。
再看“风险”:
** 价格是关键**:如果起售价超过32万,肯定干不过理想L7(31.98万起);要是能压到29.98万,那“价格屠夫”的剧本就来了;
** 交付别掉链子**:老款M7就因为交付慢丢了不少订单,这次要是再“期货车”,用户可就不等了;
** 设计得经住实车考验**:现在看的是图片,实车可能会有“照骗”风险——比如车漆颜色、车身比例,万一实车看着“廉价”,之前的预热全白费。
最后说句大实话:
新问界M7的外观曝光,吵得越凶,余承东越高兴——因为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能让人吵起来,就说明你已经赢了一半。至于最后能不能卖爆,9月上市见分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被吐槽颜值”到“靠颜值上热搜”,问界已经摸到了新能源SUV的“流量密码”——毕竟,能让用户愿意为“第一印象”买单,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兄弟们,你们觉得新M7的外观能打几分?来评论区吵一架,吵赢的送我个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