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与东南亚路上的中国车踪:用车碎事与品牌冷暖

港澳台与东南亚路上的中国车踪:用车碎事与品牌冷暖

暑假带着娃在澳门、香港和马来西亚转了一圈。去年去过泰国,今年春节前还溜达了越南。干汽车这行快30年了,走哪都习惯瞅两眼当地的车——不是职业病,就是心里那点不服气。

港澳台与东南亚路上的中国车踪:用车碎事与品牌冷暖-有驾

先说香港吧。人流最密的尖沙咀,逛了一整天,手指头都数得过来,只碰见四辆国产牌子:比亚迪、广汽埃安、上汽名爵各一台轿车,还有上海申龙的一辆客车。这地儿满街丰田,本田日产三菱也不少,现代起亚偶尔冒个头。港人认日本货是真没商量——豪华牌子就奔驰宝马扎堆,电动车几乎清一色特斯拉,看着有点闹心,说实话挺受打击。我那篇“在香港12小时仅见3台中国车”就是这么来的。

澳门情况稍微好点,但也只限于公交和酒店接驳的大巴,有海格宇通中通这些国产品牌混迹其中。但乘用小轿SUV啥的,日本货还是铺天盖地。一上午只遇到一辆广汽传祺商务,不算多。

港澳台与东南亚路上的中国车踪:用车碎事与品牌冷暖-有驾

再翻回泰国,这地方简直是日系天堂:丰田一家独大,本田紧随其后,其它三菱日产铃木也是到处都是。从轿车到轻客,中巴甚至越野,全被丰田承包了。欧美品牌很稀罕,中国牌子更少,上汽名爵算表现不错,我第一天在曼谷连着看见三台。有一次出租路上顺手拍照,一张里居然同时出现宝马和名爵,在曼谷这种地方真是稀罕事。

说个冷门插曲,有群友聊起泰国出租司机对油耗特别敏感,说什么“日系省油耐操”,但其实我试过本地租来的老雅力士,那变速箱顿挫得厉害,高温下空调制冷慢半拍,比国内同款差远了。有师傅开玩笑,“进口水土不服呗”。

港澳台与东南亚路上的中国车踪:用车碎事与品牌冷暖-有驾

越南北部待了四天,更惨淡。本以为能看到些国产新势力,但除了两辆福田卡之外,再无其他中国品牌踪影——反倒韩国现代起亚遍地跑,从小轿到卡客都有。据邻居老范说,“越南跟咱历史有疙瘩,对国产东西多少有抵触。”美国福特、日本丰田本田倒是常见。这次遇上两台福田轻卡,还挺亲切。在微信群里有人调侃:“出口全球第一,就家门口没人买。”

马来西亚呢?这回住酒店旁边正好停着一辆福景轻客,是专门拉游客用的车型,其余几天下来看不到别的中国标志。不管卡货还是乘用,都被日韩美欧瓜分完毕。本来以为马来跟咱关系铁一点,可市场还是迟迟没打开局面。

港澳台与东南亚路上的中国车踪:用车碎事与品牌冷暖-有驾

插一句行业八卦,有销售顺嘴提过,说东南亚国家关税高得离谱,比如越南听说200%以上,不过这个政策对所有外国牌子都一样,可日韩能卖那么多,中国却进展慢,多半还是认可度问题吧。“不是价钱,是心结。”维修师傅经常这样念叨。

其实国内汽车产业近几年发展猛得很——2024年产销总规模已经连续16年世界第一,新能车型更是10年霸榜。今年1-7月,全国产销1823.5万辆左右,同比增幅12%上下;新能源占比飙升至45%,出口368万,同比增长12.8%。数据漂亮,可惜到了港澳东南亚这些地方,却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小众角色。在自家周边市场混成这样,也难怪行业群里时常有人吐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港澳台与东南亚路上的中国车踪:用车碎事与品牌冷暖-有驾

顺便补充几个圈内趣闻吧。有朋友做二手进口生意,他发现港台客户偏爱年份久远但皮实耐修的日本老MPV,说新技术怕坏配件贵,还喜欢带机械钥匙那种,不信智能锁。“电子防盗嘛,在热带湿气重容易失灵。”还有老司机讲养护故事,一次开广汽传祺去澳门送货,下雨路滑ESP系统报警灯莫名亮起,到店查才知道原厂胎花纹太浅换早一年就好了。这种细节只有真正在当地跑的人才明白,各种误区也不少,比如有人以为加高标号油能提升动力,其实多数时候只是浪费钱罢了。

最后扯句闲话,这趟旅程回来,小区楼下刚巧停了一辆刚从广州运来的新能源SUV,据说要送去菲律宾当婚礼专用摆设,用作迎亲队伍主角。我问司机怎么运过去,他憨笑道:“托朋友找熟人拼柜走海运呗,大不了拆电池单独寄。”

港澳台与东南亚路上的中国车踪:用车碎事与品牌冷暖-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布于文中生活片段及业内交流等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