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6月销量劲增,家用车市场再现“合资坚守”
今年上半年汽车圈子里头,说句心里话,不少老朋友都在感叹:这年头,谁还敢随便说自己稳得住?但北京现代却像是那个在暴雨天撑着伞的邻居——不声不响地把自家门口扫得干干净净。100016辆,这半年交出来的成绩单,不算耀眼,但绝对扎实。尤其6月,一下子窜到21713辆,比5月多了三分之二,这种增长放到合资品牌堆儿里,也算是个“异类”了。
我那同事小刘,前阵子刚换了全新伊兰特。他跟我念叨:“你别看现在大家都追新能源,我还是信赖老牌子的技术。”伊兰特6月份销量翻了一倍多,他觉得一点也不意外。这车油耗低、空间大,小孩坐后排能伸直腿,老婆喜欢中控台那个大屏幕,每次倒车影像自动弹出来,她都要夸一句:“真方便!”小刘说有次开去乡下走亲戚,下道儿碰上烂路,还真没掉链子——底盘够整、隔音也比他原来那台韩系老SUV强太多。
途胜L和库斯途最近也挺火。我表哥买库斯途就是冲着它第二排独立座椅去的。平时带老人孩子出门,那座椅一躺下来就睡着;夏天热的时候后排空调出风口特别给力,不用担心老人闷坏。有意思的是,他提过一个冷知识:这款MPV配备主动胎压监测系统,上高速之前会自动检测四轮气压,有一次差点因为钉子漏气被提醒及时补胎,要不是这个配置估计就抛锚在服务区了。
其实,北京现代这些年没怎么追热点爆款,更像是在琢磨自家的基本功。我记得十年前帮舅舅选第一代伊兰特,那时候手动挡、织物座椅,现在的新款不仅有手机无线充电,还有智能语音助手,上个月群里还有人吐槽:“副驾驶还能调节主驾座椅,你见过吗?”虽然听起来鸡肋,但长时间跑高速的时候,这功能还真能派上用场,让司机调整姿势省不少腰疼。
售后服务这一块,北京现代做得细致。不久前朋友修车遇到点麻烦,在京东养车预约保养,一小时搞定,还送了一瓶玻璃水。他跟我说,以前总担心找不到靠谱维修站,现在连偏远郊区都有合作网点,再不用为修个灯泡跑半城。这两年他们和天猫养车一起推线上预约,经常有免费检测活动,有些老司机专挑这种日子进店蹭福利——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嘛!
关于新能源转型,其实身边不少人私下讨论过。“慢工出细活”,这是我们楼下修理厂王师傅最爱挂嘴边的话。他研究E-GMP平台好几年,说北京现代花五年才推出纯电SUV ELEXIO,是想把基础打牢靠。今年初内蒙古牙克石零下三十度视频刷屏,好多人质疑是不是造假,可王师傅拍胸脯保证,“冻成冰棍照样启动!”新疆吐鲁番高温试验也是一步步验证回来的,据说极端环境表现确实扎实,比起某些只会PPT造概念的新势力踏实多了。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北京现代现在还悄悄加快出口步伐。有个物流同行透露,今年从天津港发出去的不少都是国内组装好的车型,要运往中东和南美市场。在行业内部流传一句话,“中国制造正走向全球”,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20多年深耕本土,他们现在又重新梳理战略方向,比如80亿元增资计划,本地研发团队扩员,与宁德时代等企业联手开发新技术……有人开玩笑讲,这是典型“慢热型选手”,但越是这种企业反而更容易熬过寒冬。
写到这里想起去年年底陪父亲逛4S店,他一眼认出了展厅角落停着的一台旧款索纳塔,说当年拉货接娃全靠它,如今换代更新早已不是原来模样。但无论哪一代,总归留下许多个家庭日常的小片段。从东北严冬清晨发动机咔咔作响,到江南梅雨季节密封条防水效果依然杠杠滴,用起来虽谈不上惊艳,却很安心。有些东西啊,就是这么沉淀下来,被生活一点点验证出来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