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

最近,欧美不少车厂因为缺芯片,基本上是要么改动生产线,要么拖延交车时间,甚至还出现了短暂停产的情况。不过,就在车企们忙着应付这些麻烦时,荷兰突然把矛头指向了中国企业,声称他们对中企动手,是因为中方想把我们掏空。

可这指控压根儿没啥铁证,偏偏偏在这个时候抛出来,是不是感觉有点蹊跷啊?再说了,中方一反回应,竟然让欧美那些车企集体头疼,难道真是因为我们一出来,就让他们难堪吗?

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有驾

10月27号,路透社有篇报道,说四位荷兰政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个关键点,荷兰之所以对中国企业设置限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闻泰科技打算裁掉安世半导体40%的员工,还要关闭这家公司在德国慕尼黑的研发中心。

他们还提到,闻泰团队在10月1日前就已经把部分员工调到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了,接着还打算把德国汉堡工厂的设备搬走。

当路透社记者追问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证据证明这些动作是在掏空荷兰时,这四个人却拿不出任何确凿的材料来。

而且没有证据就算了,他们又扭转话题,说荷兰政府相信还能跟中方商量出个解决办法,这种前后矛盾的话,让整个指控听起来特别牵强。

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有驾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一般的公司哦,它在全球汽车用功率半导体市场里占了大概15%的份额,像大众、宝马、丰田、福特这些欧洲和日本的主流汽车企业,都得依靠它来提供芯片。

不管是慕尼黑研发中心那边传出的技术,还是汉堡工厂的生产能力,都直接关系到车企能不能顺利拿到芯片,这事挺关键的。

荷兰的政界拿裁员和迁厂说事,实际就是想用安全的借口,干涉中企在欧洲的正常运营,好把持住汽车芯片这个关键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毕竟,当前新能源车飞速发展,芯片的产能早就变成了影响车企竞争力的根本因素,谁掌握了产能,谁在产业链上就有更多的话语权。

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有驾

荷兰方面刚一表态,英国就露出了抢东西的意思,紧接着荷兰还没正式公布,英国《电讯报》就报道了,说前保守党领袖史密斯爵士这些政客,已经开始向英国政府施压了。

官方要求把安世半导体在曼彻斯特的芯片厂强制剥离,原因是担心中国企业掌控会对英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这次英国的要求比荷兰的更直接,不再含糊其辞,而是明确要中国企业以低价出售资产。

其实,这也不是英国头一回对安世半导体动手了,早在2023年时,英国政府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强硬要求安世半导体出售在威尔士的一家工厂。

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有驾

当时那家工厂主要负责生产汽车电子配件,卖掉之后,超过三百名员工要么换岗位,要么面临失业。许多车企的元件供应也因此延迟了两到三周。

如今英国又把眼光投向曼彻斯特的工厂,背后其实藏着很直白的经济盘算。近年来,由于能源成本太高,制造业大规模外迁,导致半导体行业一直难有突破。到了2024年,本土芯片的产能竟然只能应对大概百分之十二的需求,大部分还得靠进口来填补。

可安世半导体在曼彻斯特的工厂,配备了两条非常先进的功率芯片制造线,一年下来能生产大概800万片芯片。对英国来说,这可是个大好机会,满足了他们对本土产能提升的迫切需求,真是块香喷喷的“肥肉”。

所以打一通安全的幌子,逼中国企业低价出售资产,不就是想用少钱填补自己产业的短板嘛。比起荷兰那边甩锅的套路,这种操作更像是一种直接抢夺资源的行为。

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有驾

不过相比荷兰、英国那种硬碰硬的做法,近来美国、德国以及欧盟对中国的态度明显变得温和不少。

今年九月,美国跟中国签了个贸易协议,之前准备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和电子设备提高关税的事儿也暂停了,甚至还重新启动了两边在半导体产业技术合作的交流。

毕竟之前美国一直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向中国出口半导体技术,现在态度变了,实际上是因为本土汽车公司催得挺紧的。

到2024年上半年前后,通用、福特这些美国汽车厂商,还是因为中国的供应链出了点问题,少赚了超过30亿美元呢。

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有驾

德国方面的态度变得更主动了,十月初,柏林官方就公开表示,他们希望能够和中方建立互相尊重、稳定的交流关系,还打算在十一月组织德国汽车和化工企业的代表团来中国洽谈合作事宜。

德国大众集团的CEO更是坦言,中国市场对大众来说实在太关键了,跟中国对着干,最终吃亏的还是德国车企的利益。

因为大众每年在中国销售的车辆,占到它全球总销量的40%,而且安世半导体提供的芯片,直接关系到大众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进度。

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有驾

就连之前一直和中国较劲的欧盟,也悄悄换了个调子。冯德莱恩10月中旬在公开发言的时候,不经意间还夸了中国代表团,说他们在经贸交涉中表现得非常专业,水平特别高。

他们还安排在10月底在布鲁塞尔和中方进行会面,主要谈的内容就是半导体供应链、汽车贸易这些核心问题。

从内部联系的资料来看,这次会谈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希望中方能放宽一些汽车芯片的出口限制,这和之前欧盟对中国态度强硬的说法,简直是两回事。

既然美国、德国还有欧盟都开始选择放松态度了,荷兰为何偏偏要逆着大势硬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半导体产业的情况实在太特殊了,不能照常办。

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有驾

荷兰的ASML公司,可是目前全世界唯一能生产EUV光刻机的企业,而中国呢,又是ASML的重要市场,2023年中国在ASML全球营收中的比重达到了18%,只比美国略低一点点。

同时,美国一直在施压荷兰,希望它限制对中国出口光刻机,这让荷兰左右为难。一方面,它又想守住中国这个重要市场,不愿失去这块大蛋糕;另一方面,又怕得罪美国,无法完全拒绝。为此,荷兰想出了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把责任往安世中国推推,试图在中美两边之间讨个平衡。

这样一来,既能向美国展示自己对中国态度挺硬,显示立场坚决,又给未来跟中方沟通留点余地。不过,说到底,这种摇摆不定的策略,最终还不是让欧美的汽车公司吃了亏。

针对荷兰没凭没据的推责,以及英国强行要求出售的动作,中方的回应挺果断,而且效果还挺明显,把安世半导体逼得暂停了对欧洲市场出口汽车芯片,要不说,这招挺管用的。

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有驾

这一下子就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德国大众在狼堡的工厂,因为没有安世的功率芯片,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线由原来的3条减到2条,每天少了大概300辆车的产量。

美国福特在欧洲的工厂情况更糟糕,直接停产了三天,大约五千辆车不能按期出厂。就连日本丰田在波兰的工厂,也因为缺芯片,把新款SUV的上市时间往后挪了。

欧美日车企齐出状况,迫使欧盟撤回之前那种硬邦邦的态度。有消息传在欧盟内部,冯德莱恩这段时间夸奖中国代表团,背后其实是德国、法国这些车企大国在施加压力。

宝马、雷诺这些企业联手向欧盟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赶紧和中方把芯片供应的问题谈妥了,别再让产能受影响了。

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有驾

法国总统马克龙偷偷告诉别人,欧盟别被荷兰、英国这些国家的小算盘绑着,不要和中国对着干,这样对欧洲的经济发展可不合适。

荷兰没啥证据就甩锅,英国又逼着低价出售,欧盟嘴上放狠话,转头又认输,搞这些事归根结底,欧洲一直陷在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矛盾里走不出来。

在安全方面,欧洲依然得依靠由美国牵头的北约,无论是半导体行业,还是能源政策,都得听美国的指挥。

在经贸方面,中国依然是欧洲的重要伙伴,2023年,欧洲对中国的汽车出口占总出口的22%,而芯片、稀土等关键资源,大部分都得从中国进口。

欧美汽车企业频陷困境,荷兰仍不认错,推卸责任给安世中国-有驾

这种双向依赖的局面,让欧洲陷入了既想抗衡又不敢彻底翻脸的尴尬境地,既希望合作又难以低头。

中方的反制行动也表明,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被操控了,安世半导体只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个缩影罢了。随着中国在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将来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还会越来越大。

对于欧洲而言,只有摒弃推责抢资源的想法,以平等尊重的姿态与中国携手合作,才能真正走出眼前的困境。

要是不摆脱被荷兰、英国这些国家短期利益牵着走的局面,最终只会让欧洲的企业白白吃亏,在全球产业链的角逐中越拉越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