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行业动态,以下三家合资品牌已确认撤离或即将撤离中国市场,其售后维修保障面临严峻挑战,车主需高度警惕:
️ 1. 三菱汽车(完全退出)
退出进程:2025年7月22日,三菱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发动机合资业务,彻底结束40年在华生产历史。此前广汽三菱已于2023年停产整车,品牌资产以1元转让给广汽集团。
售后风险:
配件供应延迟:法律要求停产车型保障10年零部件供应,但原厂配件订货周期长达10-15天,部分冷门件价格暴涨300%(如挡风玻璃从3000元涨至1.2万元)。
维修渠道萎缩:全国4S店退网率超60%,剩余网点依赖库存件或副厂件,维修质量难保障。
技术脱节:燃油车维修依赖传统技工,轻混系统等新技术故障修复困难。
车主应对:立即联系广汽承接网点(已技改原三菱4S店),留存维修记录;核心部件故障优先选择认证第三方维修厂,要求书面注明配件来源。
️ 2. 广汽菲克(Jeep/菲亚特,破产清算)
退出进程:2025年7月8日法院正式宣告破产,国产Jeep及菲亚特车型停产,合资公司解散。
售后风险:
配件短缺严重:Stellantis中国承诺接管77万车主售后,但常用件库存紧张,稀缺件等待周期达3个月(如保险杠),部分车主被迫安装不匹配老款配件。
服务网点锐减:全国仅剩83家授权网点(不足巅峰期1/3),偏远地区车主需跨城维修。
质保缩水:原厂件(Mopar)供应不稳定,副厂件质保期仅1年/2万公里。
车主应对:通过Jeep App或热线(400-650-0118)绑定官方渠道;维修时签署配件来源协议,避免副厂件未告知风险。
️ 3. 极星汽车(Polestar,预计退出)
退出迹象:2025年6月销量仅6辆,在线购车系统关闭,直营门店仅剩1家;合资公司极星科技终止运营,管理层集体离职。
售后风险:
智能化服务瘫痪:车机系统、远程控制等功能依赖厂商服务器,若停运(如威马案例)将导致核心功能失效。
三电维修无保障:电池/电控技术由供应商掌握,第三方维修难突破加密协议,费用可达燃油车2倍以上。
无人接盘风险:资不抵债(净资产-33亿美元),吉利注资2亿美元难挽颓势,售后体系濒临崩溃。
车主应对:立即备份车机数据;排查电池健康度,评估残值(2年车龄或贬值至5-6万);转向比亚迪/特斯拉认证专修网点处理三电故障。
给车主的紧急建议
止损转手:极星、三菱等边缘品牌车型残值暴跌60%,及时出售避免“汽车僵尸”(卖不掉、修不起)。
社群维权:加入车主联盟(如三菱车主群),集体推动配件复产或法律维权。
规避风险品牌:购车避开年销量<6万辆的品牌(如斯巴鲁月销仅千台),优先选择比亚迪、吉利等全产业链国产品牌。
总结
三菱售后依赖广汽“有限兜底”但配件短缺;Jeep由Stellantis接管却网点稀缺;极星面临智能化瘫痪且无兜底方,风险最高。未来购车需深度考察企业本土化程度与技术自研能力,警惕“售后孤岛”陷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