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5)在重庆盛大启幕。SAECCE 2025采用“会”“展”“赛”多元形式,策划120余场会议,并首次启动“汽车创新技术展(AITX)”品牌,设置智能网联与未来出行、新能源与动力系统等8大主题展区,来自全球多国的上万名汽车科技工作者共襄此次盛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引领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质效跃升,有力支撑汽车强国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是产销规模大幅提升。2024年,我国汽车产量、销量双双突破3100万辆,创造历史新高,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20年的不足140万辆,提升到2024年的接近1300万辆,市场占比也由5.4%提升至超过40%。
二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过去五年,我国混动专用发动机有效热效率持续提升,动力电池单体成本降低30%,快充能力提升至4C及以上倍率,固液混合电池、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等加速突破应用,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续驶里程达到500公里,提升30%以上,L2级辅助驾驶功能在乘用车占新车中的应用比例,已由约16%提升至超过60%。
三是生态建设卓有成效。我国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配套完整、韧性强劲的汽车产业体系,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创新场景、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换电模式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上路通行、车路云协同发展等多方面开展了前瞻试点,为汽车前沿技术突破应用、迭代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基础条件。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震指出,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江上游最大临江城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上。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战略地位重要,发展空间巨大。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重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汽车产业布局的关键节点,重庆坚持龙头带动、创新致胜、品牌铸魂、生态聚能,突出以“四策”协同,促进“四链”融合,系统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全要素赋能体系,加快推动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现场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3.0》,并就技术路线图3.0的编制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大会同期颁布了2025汽车工业饶斌奖,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荣获这一奖项。
朱华荣表示,他们这一代汽车人是幸运的,满脑子都是国产化、自主研发、中国自主品牌、核心技术、新能源、智能化等等这些代表一个又一个时代,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关键词,他们参与并见证着中国从汽车弱国到汽车大国,并迈向汽车强国的历史进程。
于他而言,这份奖项既是荣誉,更是鞭策。尽管前路漫漫,中国汽车产业前进的道路上也面临很多的风险和挑战,但他坚定不移地认为,未来的十年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品牌成为世界一流的品牌!

“汽车行业透明供应链(TSCE-Auto)”项目在大会上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携手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18家国内主流整车企业共同发起,聚焦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可信数据空间与应用示范场景,通过打造安全合规的行业级数据互联平台,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构建更加统一、透明、协同的供应链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为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地方产业,“CSAE汽车科创(重庆)联合体”在开幕式上正式宣告成立。联合体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携手重庆市科协、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永川区、长安汽车、赛力斯、深蓝汽车、辰致集团、中国汽研、招商车研、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14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
联合体旨在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精准对接研发需求与科技成果,打通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为重庆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在“尖峰对话: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环节,围绕企业家精神、高质量发展、出海等话题,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FISITA终身名誉主席赵福全主持下,嘉宾们畅所欲言,贡献了诸多精彩观点。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旗帜鲜明地反对内卷。他表示,高质量发展是汽车产业的必答题,关键词包括创新、长期主义、全球化、知名品牌、人才培养等,但首先要打造一个风清气正、互相尊重、有秩序、有法治的产业发展环境,不能一味内卷。
付于武还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领先,在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整体优势,新型“整零关系”是产业行稳致远的制度保障。另外,他强调,出海需充满敬畏、正视差距,不能千军万马都出海,部分中国供应商企业已经进入奔驰、宝马、保时捷、特斯拉等车企供应链,这是好事,但仍需弥补文化认知、法规适配等短板。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强调,伟大时代背景下,企业领导人和团队的自主品牌梦想是核心驱动力,中国汽车产业在“探索-失败-再实践”中获得突破,有很大进步,但目前品牌力与世界一流品牌仍有差距。
朱华荣认为,不同阶段对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同,初期追求“量”以打开市场,而今长安自主品牌占比85%,更需要的是品牌力,更注重品牌溢价、全球信任、企业盈利,而在新能源、智能化转型中,安全也成为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包括产品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等。另外,朱华荣强调,不要为了简单的数量堆积去盲目参与市场恶性竞争,不要“内卷外化”,影响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要注重长期化、本地化、体系化、社会化。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认为,企业“活得长比活得炫重要”,需优先关注“死门”,即产品风险、合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等,而非盲目抓“生门”(市场机会),为此地平线财务保守,产品规划从辅助驾驶逐步过渡,拒绝过早涉足无人驾驶。
作为零部件供应商企业,余凯表示,要心无杂念做技术,要利他、服务客户、开放共赢。出海方面,余凯介绍,地平线与博世合作拿下海外订单、与电装合作进入日本主机厂供应链。他指出,出海需依赖本地合作伙伴,规避单一企业应对多国法规的短板。

在大会报告环节,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表示,在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浪潮下,中国自主品牌实现从跟跑到陪跑再到逐步领先的跨越,逐渐摆脱“低端低价”的标签,向高端市场持续突围。“自主品牌汽车产品高端化的征程,终于迎来破晓的曙光!”张兴海强调,以问界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产品高端化进程中已取得初步进展,后续还需继续坚持跨界融合之路,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助力中国汽车全球方案的践行者和探索者。

日本丰田公司代表董事、副社长中嶋裕樹则围绕“交通零事故”,分享了丰田对汽车安全的重视。他指出,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安全系统不断升级,追尾等交通事故发生率稳步减少。不过,若仅靠车辆本身的性能升级,“交通零事故”的目标远无法达到。中嶋裕樹建议,可以从交通基础设施入手,建立人、车、社会基础设施“三位一体”的协同体系。

围绕产业转型,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认为,智电融合是创新下半场的真正开端。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在从“单点创新”转向整车智能下的“系统创新”。在创新方向上,电动化技术进入“深度集成”新阶段,智能化技术则从“功能叠加”走向“系统创新”;在创新模式上,跨系统、跨学科、跨行业的融合创新成为主流;在创新竞争力上,全球领先企业都开始依托跨域融合、数据驱动、智能协同构建技术壁垒。
面向未来,杨冬生认为,汽车将成为能源网络、智能体网络、用户体验网络的交汇点,成为人与能源、数据、社会互动的智能节点,必将牵引一场关于未来出行和生活方式变革的生态革命。

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迟林春称,当前智能技术、通信与网络、感知与交互、存储与计算、新能源五大基础科技正加速向前推进,在2030年~2040年或将实现规模化突破,并通过技术间的深度融合,形成整个人类科技的奇点突破,即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人类社会将进入全面智能时代。随着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能驾驶也在飞速前进,在5年左右时间里,智能化渗透率便已接近50%。未来,智能驾驶还需解决端到端网络、世界模型两大关键问题。

开幕式现场,中国汽研2025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发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玉林表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保持稳健发展,整体产销量稳步提升,汽车出口规模持续扩大,逐步形成电动化点亮内需、全球化驱动出口双引擎的发展格局。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变革与产业挑战,中国汽研2025年度揭榜挂帅项目以“榜启新程,智创共赢”为主题,共投入1270万元,凝练出智能网联汽车高效仿真测试与云协同虚实融合场地测评技术研究等10项具有前瞻性、挑战性的新课题,旨在与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深化合作,共创智能出行新篇章。
在年会系列活动中,首次以独立品牌亮相的“汽车创新技术展(AITX)”无疑是另一大亮点,而同期举行的“工业1小时”创新发布系列活动,为企业提供了成果展示的舞台,也为产业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楚航科技、中汽创智、合肥一通等企业现场全球首发最新技术与产品,更让大会在论坛之外,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这场行业盛会,是思想与观点的碰撞,是技术与产业的共舞。它不仅是展示成果的舞台,更是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迈向新台阶的重要平台。
管用15年!面向2040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正式发布!
电动皮卡为啥在美国不吃香了?
文:张雅慧 张冬梅 张奕雯 编辑:薛亚培 版式:李沛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