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比赛到底图个啥啊,最后这结果,看得人血压都快上来了。你说这南通队,一路冲得跟打了鸡血似的,结果临门一脚掉链子,最后看着泰州队捧着那什么“大力神杯”的时候,我都有点替他们意难平。这苏超的颁奖典礼倒是有点意思,至少人家在细节上用了心,不像咱们有些场合,看着就透着一股子敷衍。
看到那些颁奖的姑娘们都穿着厚实的运动服,我就知道,这次是真懂事了。你想啊,要是换上那种单薄的小礼服,在这天气里冻得直哆嗦,那还有什么仪式感可言,看着也心疼。人家泰州队夺冠,连衣服都给配了金色,这一下就有了那范儿,跟看世界杯似的,让人觉得这钱花得值,也算没白费这一路的辛苦。可我寻思着,这苏超组委会,是不是漏了点啥?咱们常州这次也算出了大力了,怎么着也该给个“最佳人气奖”或者“传播贡献奖”啥的,至少也安慰安慰咱们吧,不然这心里总觉得差点意思。
有人说泰州队里有没有泰州本地人,这个问题问得有点那个意思了。比赛本来就是跨区域的,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聚在一起,输赢看的是综合实力和临场发挥,掺和太多地域主义,反而没意思。你看南通队,冲劲十足,但最后还是栽了,也许这就是生活吧,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顺风顺水,有时候摔一跤,反而能让人更明白点什么,这对于南通队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成长嘛,总得付出点代价。
说实话,这场苏超的颁奖感觉真的不如那些正规足球赛来得隆重。足球比赛,那输赢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有历史、有情怀、有球迷的期待,所以颁奖时候的那种仪式感,那种万众瞩目的感觉,是特别不一样的。苏超这边的,更多的是一种参与感和喜庆劲儿,但那种真正沉甸甸的荣誉感,好像还差了点火候。
按咱们业余比赛的规矩,常州这次虽然没拿到最终的冠军,但论起大家的热情参与,论起对这项赛事的推动作用,怎么也得颁个“道德风尚奖”啥的,让大家知道,我们不光是会看热闹,也是认认真真支持这项事业的。毕竟,这场比赛,吉林人也出了不少力,也算是他们的骄傲。
一个文娱项目,关键时候全靠点球决胜负,最后的前四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气,这倒也能解释为什么大家最后还能一团和气,毕竟实力占的比重被大大削弱了,输赢更多地取决于临场那一瞬间的发挥,这也就少了那种针锋相对的火药味,更容易皆大欢喜。
但我觉得,输赢固然有看点,可这次苏超比赛最成功的,倒不是谁最终捧杯。而是它从各个方面,都实实在在地展示了江苏人民的热情和风采,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它也给中国足协,甚至体育总局,好好上了一课,让他们看到,原来办比赛,不一定要拘泥于那些条条框框,有时候,接地气、有创新,也能办出名堂,也能吸引眼球。
还有人说,金色衣服是泰州自己买的,这消息也挺逗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反而说明,他们对这次比赛是真上心了,自己也努力去营造那种仪式感,而不是完全依赖主办方。这样一来,这胜利的含金量,又得往上加一层了。
“没有像不像,只有是不是”,这句话说得太对了。别老纠结于外在形式有多像世界杯,关键在于这个比赛本身有没有那个价值,有没有让参与者和观众都得到他们想要的。南通队要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板上钉钉的冠军,那心态就容易飘,最后反而会被对手抓住机会。这种心态上的问题,比技战术上的差距,有时候更致命。
我全程看了,这些年轻小伙子们确实有拼劲,场上跑动也积极,这都是好兆头。但说实话,他们的传球和带球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赛的观赏性,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球员的技术水平,要是能把基本功练扎实了,下次再来,就不仅仅是“跑得起来”,而是能带来更多精彩的配合和技战术的展现了。
所以,你说这比赛,最后到底是啥赢了啥输了,真的重要吗?那些拼搏的汗水,那些点球大战的紧张,那些颁奖台上的笑容,以及大家一起为之付出的热情,这些不才是最值得回味的吗?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