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60豪华梦碎:车机卡顿,售后等20天谁买单?

当“豪华”标签遇上“性价比”的搏杀,英菲尼迪QX60的处境,究竟是“鸡肋”还是“真香”?

QX60豪华梦碎:车机卡顿,售后等20天谁买单?-有驾

曾几何时,2.0T发动机爆发出252马力、376牛·米的数据,足以让不少德系豪华品牌汗颜。

这参数,摆在明面上,确实够唬人。

可笔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光看纸面数字,就像只看演员的颜值,忽略了演技。

QX60搭载的这套动力系统,源自横置前驱平台,与奥迪Q7、宝马X5这类采用纵置后驱布局的“嫡系”豪华SUV,在骨子里就有着根本的不同。

这种差异,就像是精心雕琢的羊绒衫,硬要塞进一件粗犷的冲锋衣里,虽然都能挡风,但那份细腻与质感,终究是打了折扣。

QX60豪华梦碎:车机卡顿,售后等20天谁买单?-有驾

您或许会说,9AT变速箱总比老款的CVT强吧?

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告别了那种“滑行”般的平顺,换挡的顿挫感被大幅抑制,至少在加速时,能感受到一丝机械的律动。

但是,各位车友,咱们得承认,这换挡逻辑,依旧偏于保守。

想要一脚油门超车,它似乎总要“思考人生”几秒钟,不像某些车那样,瞬间就能将转速拉升到高点,提供那种酣畅淋漓的推背感。

这种“犹犹豫豫”,在追求即时响应的驾驶者看来,难免让人有些许失落。

再聊聊那些“炫技”般的科技配置。

AR导航,听着就酷炫,仿佛置身科幻大片,导航箭头直接投射在挡风玻璃上。

可实际体验呢?

大太阳底下,反光严重,箭头模模糊糊;下雨天,雨刮器一刮,导航指示也跟着“跳舞”,让人哭笑不得。

这种看似新颖的配置,在关键时刻,却容易掉链子,它的精准度,似乎更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而不是驾驶者的意图。

QX60豪华梦碎:车机卡顿,售后等20天谁买单?-有驾

对于那些肩负家庭重任的二胎家庭来说,空间是考量的重要维度。

QX60的第三排,用户反馈普遍是“局促”。

与真正的MPV相比,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MPV车型,往往将空间利用率发挥到极致,营造出“移动客厅”的感受。

而QX60的第三排,对于成年人来说,长时间乘坐,恐怕得像练瑜伽一样,把腿盘起来。

这不禁让人发问:当一个SUV连最基本的空间承载能力都打折扣时,它还能承载多少家庭的期望?

QX60豪华梦碎:车机卡顿,售后等20天谁买单?-有驾

内饰方面,真皮座椅的触感确实不错,但那缝线工艺,与雷克萨斯相比,就显得有些“朴实无华”了。

雷克萨斯的精湛手艺,堪称艺术品,而QX60的针脚,略显粗糙。

这细微的差异,在追求极致的豪华体验时,却显得格外刺眼。

笔者认为,豪华不仅仅是材质的堆砌,更是细节的打磨,一针一线,都应传递出匠心。

QX60豪华梦碎:车机卡顿,售后等20天谁买单?-有驾

车机系统,屏幕尺寸够大,视觉效果不错。

然而,操作的流畅度,却远不如那些横空出世的国产新势力。

滑动菜单,响应迟缓,仿佛卡顿的电视信号,让人不免怀疑,这是否是“伪智能”?

语音识别的偏差,更是家常便饭,一句简单的指令,也能被它“曲解”得面目全非。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车机系统,究竟是在提升便利性,还是在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

保养费用,比BBA低15%,听上去很诱人。

可事实呢?

零部件的等待周期长达20天!

20天啊!

这期间,您的爱车就只能“趴窝”,影响出行计划,耽误多少事?

“便宜无好货”的俗语,在此时似乎得到了印证。

高昂的维修成本,固然令人却步,但漫长的等待,同样是种煎熬。

市场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35万这个价位,QX60要面对理想L8、问界M7的围剿。

新势力在智能化、能耗控制上的优势,如同“破竹之势”,传统豪华品牌的光环,正在被科技的光芒所掩盖。

凯迪拉克XT6的终端优惠高达10万,沃尔沃XC90 T5版本也跌至42万区间。

这价格战,刀刀见血,消费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可品牌价值,却在不断被稀释。

QX60豪华梦碎:车机卡顿,售后等20天谁买单?-有驾

政策环境,也在悄悄改变着游戏规则。

国六B排放标准,要求QX60的2.0T发动机加装颗粒捕捉器,这意味着后期维护成本的增加。

新能源积分政策,迫使英菲尼迪这样的传统车企,不得不向特斯拉这类电动车巨头“输血”,这部分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我们不禁要问,当环保法规与市场竞争交织,谁又将承担这笔“隐形账单”?

社会认知,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90后一代,对“豪华”的定义,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品牌标识。

他们更看重智能座舱的便捷、辅助驾驶的先进。

社交媒体上,“伪豪车”的讨论此起彼伏,英菲尼迪这类二线豪华品牌,其定位,愈发显得尴尬。

当“车标”不再是唯一的通行证,品牌该如何重新定义自身价值?

全球战略的失衡,也给英菲尼迪蒙上阴影。

日产-雷诺联盟,将研发重心转向电动化,导致英菲尼迪新车型投放步伐滞后。

在欧美市场,QX60甚至因信息安全问题,招致消费者投诉,这些负面消息,通过网络传播,逐渐侵蚀着国内消费者的认知。

品牌的美誉度,一旦受损,修复起来,难于上青天。

行业转型期的阵痛,是所有传统车企都必须经历的。

4S店网络的收缩,让部分地区消费者购车、维修变得不便。

“千里之行,难于此行”。

二手车保值率的骤降,更是让车主们心在滴血。

经销商为了清理库存,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但这无疑是在饮鸩止渴,进一步损害了品牌价值,形成恶性循环。

笔者认为,当传统豪华品牌,以价格战来挽留市场时,究竟是在给消费者“送福利”,还是在“透支”品牌信誉?

在电动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那些仍执着于“车标溢价”的消费者,是否会成为燃油车时代的“最后一批接盘侠”?

这不禁让我想起“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古训。

市场的风向,早已悄然改变,“时来天地㔹,无竞自成功”,可对于那些固守旧模式的品牌和消费者,又该如何应对这时代的洪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