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撞击试验翻车,道歉难平众怒引发行业深思

理想汽车那一撞,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起小时候电视里那句“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这不是脱口秀,是现实。你说有些事,原本看着挺像营销教科书的范例,结果一上线,气氛直接拉满——央视“亲自下场”,网友们比拼手速,车主火速上线维权,热搜飞起,仿佛全网都在围观一场没有剧本的真人秀。

画面还在我脑子里转着。理想的工程师们估计本来是想拍个“安全神话”大片,谁想到最后成了“翻车大片”。一辆二手乘龙卡车,硬生生被理想撞成流量密码,卡友们气得直喊“我的饭碗怎么成了别人做实验的道具?”你别说,想想那画面,真像你刚洗好的一件白衬衫,被邻居借去试染料,回来直接变成了抹布,心疼得说不出话。

理想汽车撞击试验翻车,道歉难平众怒引发行业深思-有驾

理想的公关应该是彻夜没睡吧,48小时内声明刷屏,道歉信发得飞快。只不过,互联网的脾气可不吃这一套。道歉这事,有时候跟补妆一样,补是补了,可底妆都花了,怎么都盖不回去。网友们更不惯着,直接上大字报:“无底线营销”,“作秀过头”,“给卡车添堵”。你说现在的车主,谁不是被一堆数据和广告洗礼过的?哪还买账这些过火的“碰撞秀”?

理想汽车撞击试验翻车,道歉难平众怒引发行业深思-有驾

不说别的,理想汽车在中国汽车圈也算是有点江湖地位的主儿。前几年销量数据一度甩开一众对手,上市、融资、技术发布会一波接一波,风头正劲。可别忘了,这个品牌的“野路子”营销也不是第一次惹事。两年前跟理想贴膜工厂那场商标扯皮,闹得鸡飞狗跳,法院都还没给个说法。理想的成长史,怎么看都像一部国产剧,主角总是爱作妖,配角永远不甘心。

说回这次撞车,有些细节让人忍不住想笑。第三方检测机构还没站稳脚跟,理想那边就急着发道歉,卡车车主这边气得直喊冤枉,网友们一边看戏一边搬小板凳。看热闹不嫌事大,这就是互联网的日常。可你要说这事只是一场乌龙,恐怕也太小看国产车企的流量焦虑症了。咱们活在“流量即真理”的世界,谁不想抢个头条?只是这头条抢得方式,理想这回算是把“硬碰硬”玩成了“自我爆破”。

理想汽车撞击试验翻车,道歉难平众怒引发行业深思-有驾

其实,车企玩极限营销不是头一回,放眼全球,特斯拉那会儿在美国也是天天上热搜。区别在于,马斯克靠的是自家技术和推特嘴炮,理想这次却踩着别人家的卡车当垫脚石。你说尴尬不尴尬?这事搁在NBA,就是球星带球进攻,突然拉了队友一把,自己摔了个大跟头,还想让裁判判罚对方犯规。观众一脸懵,赛场气氛全乱了。

理想汽车撞击试验翻车,道歉难平众怒引发行业深思-有驾

这事看着荒诞,背后却有点值得琢磨。为什么国产新势力总想用极限操作抢镜?安全是个硬指标,但真要比拼,消费者更信官方测试机构的数据。偏偏理想非要来一出“碰撞真人秀”,结果花式出圈。这让我想起娱乐圈的流量明星,热搜一波接一波,真才实学却总被舆论淹没。你要说理想没点自信,没人信。可自信过头,变成自嗨,观众就忍不了了。

有意思的是,理想的道歉速度快到让人怀疑是不是早有预案。三天两夜,公关稿连轴转。可市场不会只看你认错的姿势,用户要的是实打实的安全和诚意。你看理想L9刚上市那会儿,订单数据刷屏,销量曲线漂亮得不像话。可风头还没过,网络上关于售后和细节的吐槽就冒头。数据不会撒谎,销量涨得快,信任要慢慢攒。一场负面事件,哪怕再多道歉声明,也难保品牌不掉粉。

理想汽车撞击试验翻车,道歉难平众怒引发行业深思-有驾

说到底,理想汽车这回的“碰瓷营销”,其实是在赌用户的容忍度。你可以理解成国产车企在行业压力下的自救,也可以看成新势力的无奈试探。只是车主的愤怒、网友的冷嘲、央视的关注,通通都不是剧本写好的效果。现实比剧情更狠,谁敢高调翻花样,谁就得准备好承受后果。

写到这,脑海里突然浮现体育圈的那些神操作。C罗年轻时也曾因为庆祝动作被全场嘘过,NBA球星杜兰特加盟勇士,全网一片争议。可人家拼的是实力和成绩。理想汽车要是有底气,何必靠“作秀”博眼球?道歉再多,用户还是记得你那一撞。毕竟,国产品牌的信任,是用一场场实战、一条条用户评价攒出来的,不是靠一纸道歉就能买回来的。

说到这里,真想问问你们,理想这波操作你怎么看?要是你家车被借去做实验,回来多几个坑,你还能淡定?留言区见,咱们聊聊,国产车企的下一个奇葩操作会不会又让咱们大开眼界。反正互联网不缺瓜,吃不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