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掌门人称电动车污染高,实际计算有争议,买车还得看个人需求

前两天丰田掌门人的话又让整个车圈儿不淡定了,说什么“1辆电动车的污染=3辆混动车”,不少人听完后都直呼意外,有人跟着叫好,有人拍着桌子骂,也有一大堆人一脸迷糊:这到底怎么回事?

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先问一句——什么叫“污染”?你要说是空气里的尾气,那电动车一丁点都没有,跟干净白衬衫一样。但丰田章男说的,不光是路上的,“生产、使用、发电、回收”这一圈儿都得算上。他的逻辑其实不难懂:你电动车不用烧油没排放,可光是生产电池、发电站发电(尤其还是靠烧煤烧油的发电厂),“碳账本”一记下来,比混动车省不了太多,甚至还拉后腿。所以他说什么“1比3”,言外之意是咱们别盲目地觉得电动车多高级环保。

那这套说法靠不靠谱?别说,真有点意思,但也别全当真。为什么?第一,混动车和电动车本质上差挺多,混动还是得靠汽油过日子,再节能也就是省点油,尾气照样有。而电动车你要是用的发电是风能、水能、太阳能,那后半程基本就没啥“新污染”了。关键就在这,谁的“污染账本”大,跟你在哪用车、用的什么电关系老大了。

说到这里,再反问一句——世界各地用电结构都一样吗?电动车在哪都一样环保吗?很明显不是。咱们中国这几年对清洁能源投资特别大,太阳能、风电、水电上得挺快的,拿挪威来举个栗子,人家国家基本全靠水电。那汽车路上全换电动车,碳减排效果轻轻松松。可你要是在一个主要靠火电的地方,换了大马力电车,其实也就是“转移污染”,你觉得没尾气,但发电厂那边烟囱噗噗直冒气。

但话说回来,有没有人把账算清楚?有!现在不光是民间,学术圈、企业大佬、政府部门都在算这个账,叫“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如果你要细抠下来,电动车刚买来的确比油车、混动车“污染账”高点,可开几年后呢?每天上班代步、周末短途,一年跑个一万两千公里左右,两三年后净环保优势就开始显现了。再多开两年,优点越来越大,和混动车拉开差距。而混动车呢?节能只是“相对的”,跟纯燃油车比是好不少,可跟新能源比,终归还是老路子。

我有一说一,混动车不是不好,尤其对现在的中国不少家庭来说,很实用。比如,长途跑得多,或者老家充电桩是个稀罕物件,用混动真比电动车省心。三五天一加油,加油站随便找,也不耽误事,更适合临时说走就走,没什么续航焦虑。

丰田掌门人称电动车污染高,实际计算有争议,买车还得看个人需求-有驾
丰田掌门人称电动车污染高,实际计算有争议,买车还得看个人需求-有驾
丰田掌门人称电动车污染高,实际计算有争议,买车还得看个人需求-有驾
丰田掌门人称电动车污染高,实际计算有争议,买车还得看个人需求-有驾
丰田掌门人称电动车污染高,实际计算有争议,买车还得看个人需求-有驾
丰田掌门人称电动车污染高,实际计算有争议,买车还得看个人需求-有驾
丰田掌门人称电动车污染高,实际计算有争议,买车还得看个人需求-有驾

但你如果是大城市通勤、生活圈儿半径几十公里,充电桩家门口就有,谁还天天想着去加油?电动车平顺,空间大,消费成本也低,体验感绝对不一样。而且电池技术、续航能力这两年飞一样地进步,价格也开始“地板化”了,你说不香吗?

那问题来了,丰田掌门人到底讲这话图什么呢?我的看法:他是想为自家的混动路线争点时间,争点市场。“电动化”大潮来了,丰田原来靠混动吃饭,电动化布局慢一拍,现在又不敢一鼓作气砸钱寻求弯道超车,只能不断鼓吹混动技术的合理性,让消费者、政策制定者别着急淘汰混动。

你想,这两年比亚迪、特斯拉、蔚小理轮流打价格战,纯电销量嗖嗖地涨,整个中国市场电动车比例年年翻倍。丰田?平地起高楼不容易。资本、技术、供应链、销售渠道都得一点点撅起来,急也没用。这时候当然想稳住既有的优势,别一夜之间变成“老土”了。

其实别说开车的,造车的也一样,怕的是凉得太快、转型来不及。对咱普通人来说怎么选?我的看法,买车首先得看自己的用车习惯和预算。娱乐为主、上下班短途、充电没压力,电动车优先;经常远行/出差/在小城市或偏远地区活动,混动妥妥省心。说一千道一万,不光是“环保政治正确”,自己的钱袋子和实际体验才是老大。

那么,混动是不是未来?电动车是不是最好?其实这事现在还说不死。技术这玩意儿跑得快,今天说混动明天可能来固态电池,后天说不定氢燃料电池又开始流行,什么都有可能。国家政策、油价变化、国际局势,哪一个起风都能让技术路线重新洗牌。但有一点没跑:“新能源是大趋势”。无论方案怎么变,向电动化是大方向,谁逆世界级洪流,都是饮鸩止渴。

再多想一步,技术归技术,政策归政策,巨头造势归巨头造势,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是第一位。你说电车环保、智能、开着舒服,那消费者自然而然愿意买单。你说混动技术先进,省油省心,保养便宜,售后方便,对很多人来说照样有吸引力。市场自然会分出高下。

至于“1辆电动车=3辆混动车污染”这种说法,你信八成,就是被厂商洗了脑;你一点也不信,也说明没看清实际用车的数据。真理往往在中间。技术是对路的,选择是多样的。车企之间互相拉踩每天都干,关键你自己要想明白,自己的腰包、路况、城市电力结构,自己什么最重要。

最后,我想问你,你会更看重“环保标签”还是“生活便利”?你开车是为了面子,为了省钱,还是为了新能源感觉新鲜?汽车,本来就是工具而已。厂家为自己谋路子,消费者选择自己过日子的法子。咱们谁也别被一两句耸动言论牵着鼻子走,少点盲目,多点思考,心里门儿清,怎么选都不会亏。

说到头,丰田章男其实说出了许多人心里的担忧,但大趋势挡不住。混动和电动都是过渡,只是这过渡有的短有的长。你只要记住,市场、技术、政策、需求四步齐发,最终决定的是你我的选择,而不是领头人的一席话。生意归生意,环保归环保,买车归买车。记住,咱花的钱,过的是自己的日子。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