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龙高铁一周年庆:粤东大湾区“黄金通道”催生经济新活力!

9月14日,梅龙高铁迎来了它一周岁的“生日”。这条线承载的不仅仅是钢轨和列车,更是粤东到大湾区的“黄金通道”,一年间送走迎来880万人次,而它对地区发展的助推作用,比高铁本身还要让人咋舌。梅州人一句话总结:“高铁一响,GDP暴涨。”

梅龙高铁一周年庆:粤东大湾区“黄金通道”催生经济新活力!-有驾

梅龙高铁开通后,梅州和周边城市搭上了“350公里时代”的快车。从梅州到深圳跑一趟,不过108分钟,都赶不上长途汽车里的“怀旧粤语金曲”循环播放一遍的时间。别小看这节约的时间,它让粤东到大湾区从“慢慢悠悠拉家常”变成了“说走就走的周末游”。交通的改善提升了区域协同性,什么红色旅游、非遗文化、温泉度假,通通跟着“沾光”,经济活力蹭蹭往上涨。

一年时间里,高铁不仅帮当地开辟了旅游新赛道,连梅州市GDP增速都跑到了广东前列。这样的成绩,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老革命根据地”能交出来的答卷。这不,就拿最新数据来说,今年上半年,梅州市接待了571万游客,赚了个盆满钵满不说,增速还杠杠的——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3%。这些人里,很多都是坐着高铁来感受京东腔的,有了这条线,粤东和大湾区不再是“离家千万里”,而是“两小时经济圈”的“楼上楼下好邻居”。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梅龙高铁不仅缩短了空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心理的距离。大湾区的资本开始瞄准梅州、河源等地,毕竟有了高铁,资源进出就快得多;梅州又聪明地拿出了“高铁+文旅”的组合拳,公交班车直接连通、高铁站,连叶剑英故居这种红色景点也沾了这么大个“顺风车”——游客络绎不绝,连研学、党性教育都忙得不可开交。

对于一些粤东人来说,高铁的便利更是实打实的幸福感,比如李先生这样的香港旅客。以前过节回梅州探亲,车票手上拿着,时间却还在路上“跑偏”。如今从香港西九龙出发,两个多小时就站在家门口——“麻烦”俩字可以直接从辞典里删了。

高铁带来的不仅仅是车轮上的奔跑,而是一场加速地方成长的豪赌。从交通的提速,到人流物流的加码,再到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梅龙高铁让一切繁荣的可能性显得特别接地气。但问题来了,这样的高铁红利,对其他地方有没有借鉴意义?为什么有些地儿修了高铁,仿佛只是为了让车厢风景变得更快,而不是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实际上,高铁的意义从来都不在于跑得快,而在于造得值。经济发展不是一条路修好了就万事大吉,关键还得看地方如何运作好“高铁经济”这盘棋。梅州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启示:软硬件一起抓,不让游客来了就“人景两茫茫”;产业链上下联动,别让资源和机会光高速运转,却忘了“落地生根”。

当人们谈及梅龙高铁时,赞美它的不只是方便的班次,还因为它点燃了一个地区的希望。高铁的意义从来不是窗外风景,而是车厢之外,深刻改变区域命运的力量。问题是,当你的城市拥有一个同样的小金矿时,是否也能挖得出它的真价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