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最近演了出“夺权大戏”,本想抢下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结果不到两天就乖乖低头!
他们以为手里有股份就可以为所欲为,结果中国海关一封通知,直接捏住了东莞封装厂的“命根子”。
这就一个看起来像“拧螺丝”的事情,竟然把整个欧洲的车企搞得乱,这场较量把全球供应链的“短板”都亮得透透的!
遥控器失灵了
荷兰刚开始真是想得美:
他们以为只需要靠政府的口子和法庭的权威,捏住安世在奈梅亨的老巢,就能横着指挥全世界的工厂。
可他们压根没搞懂,现在的产业链早不是“总部说了算”的时代了,安世真正的核心产能,全在东莞的封装厂里!
这家东莞的厂子关键到不行,全球大约七成车规级芯片的封装测试都得靠它。
称它是欧洲汽车厂商的“心脏供应站”一点也不为过。
荷兰那边刚一上位,就先给外籍高管发了个通知,把中国员工的工资给停了。
搞得内部混乱不堪;然后又想断了东莞工厂和中国的货链,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没那个能耐。
工厂的高纯硅和封装材料,有八成得向中国的供应商走货,想要靠一纸股权文件撕了这层关系,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有意思的是,安世全球三成的研发小伙伴都在中国,荷兰这一折腾,人才也跟着跑了,连工厂的日常打理都成了个麻烦事儿。
他们觉得抢个头条就可以当大赢家,结果把最能干的人才和实际的产出都搞得一干二净。
不起眼的螺丝钉成了王牌
早先大家都觉得,芯片封装不值一提,谁知道这次竟然成了咱们的绝招!
问题是,安世在德国和英国生产的晶圆,得跑去东莞做封装和测试,才变成能用的芯片。
结果中国海关一卡报关,就像把最后的货运口给堵上了,搞得人心慌慌。
欧洲想找替代方案?难如登天!
本土封装产能顶多满足两成需求,要建一条符合车规标准的新生产线,光认证、调设备就得两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荷兰还曾试图找东南亚的供应商,结果发现人家的成品率比中国差了12个百分点,根本满足不了汽车芯片那严谨的标准。
中方没搞一刀切,就是专门对安世下了狠手,立马见效,东莞港一堆芯片货柜等着出门,欧洲车厂急得。
谁能想到,之前大家都懒得搭理的包装过程,现在居然有这么大威慑力!
一条产线震动整个欧洲
东莞工厂按下暂停键,欧洲汽车产业直接炸了锅,连锁反应快得像海啸。
大家都慌得不行,预警说再这样搞的话,11月有些生产线得歇菜了,奥迪直接来狠的,德国工厂直接宣布减产15%。
宝马也遭殃了,自动驾驶车缺了关键芯片,根本弄不出来交付。
车企们慌得,随即把这个消息抖给了行业协会,结果欧洲汽车协会连忙给荷兰政府发批信。
告诫说要是芯片停供一周,整个行业就得吃一百亿欧元的亏!
连美国的车友们都跳出来劝阻,怕这事儿一发不可收拾。
毕竟一条生产线停了,后面可是几十万个家庭的生计,这种压力可不是荷兰政府能扛的了的。
看着中国市场,比亚迪和吉利这些地方车企早就做好了功课。
直接用士兰微等国产芯片来代替,成品率高,成本还便宜了15%,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一边是欧洲车企慌不择路,一边是中国车企稳如泰山,对比太明显了!
结语
这回的安世乌龙搞得世界都吸了一口凉气,想要保证供应链的安全光靠到处跑着买货、单打独斗可不行。
那些表面上不起眼的小环节,才是真正的命根子。
荷兰想耍小聪明来捞好处,结果自个儿摔了一跤;而咱中国则用精确反击,展示了出手的勇气和底气。
现在荷兰一点不含糊,主动来求人家聊聊。
中方的诉求也很明确:恢复工厂正常运营、赔偿损失,还得承诺以后不拿国家安全当借口阻挠中资。
今儿个国际竞争,估摸着得围着这关键点转了,毕竟谁家有真材实料的生产能力,谁才有话语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