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牌小客车司法处置高价成交,背后有何隐情?

2025年第一期京牌小客车司法处置中,618个标的物全部以最高限价成交。其背后并非存在某些不正当“隐情”,而是由北京车牌的特殊供需关系和车牌附带价值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具体如下:

车牌需求旺盛:在北京,车牌是车辆合法上路的必备凭证,且与教育、医疗等资源挂钩。拥有京牌车便于接送孩子上下学,在紧急就医时也能更快速地将患者送往医院。同时,北京公共交通在早晚高峰拥堵严重,对于郊区居住、市区工作的人群,京牌私家车能让通勤更自主,出行便利性大大提升。

指标供应稀缺:北京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使得车牌供应极为有限。2025年传统燃油车指标进一步缩减至仅2万个,新能源指标虽扩容至12万个,但申请车牌的人数众多,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十分突出,导致车牌成为稀缺资源,价值被大幅抬高。

京牌小客车司法处置高价成交,背后有何隐情?-有驾

竞买人摇号不易:从买受人情况来看,618名买受人中许多人都是摇号多年的“资深人士”,有150人摇满86次,170人摇号85次。他们为获得京牌付出了大量时间成本,当司法处置提供了获取京牌的机会时,便会毫不犹豫地参与,且愿意出高价竞拍。

拍卖规则影响:本次司法处置采用“设定最高限价的竞价模式”,以车辆评估价为起拍价,最高限价为评估价的150%。当多人报出最高限价时,由参与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累计摇号次数最多的竞买人成为最终买受人。这一规则使得竞买人会尽量出价到最高限价,以增加自己竞得车牌的机会,从而推动了所有标的物都以最高限价成交。

关注小编,下期带您了解更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