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10月份比亚迪销量441706台,已经遥遥领先。嘿,事实是不是那么绝对?我得说,别光用数字假设赢家。毕竟,这个行业里水挺深的。
我认识个修理工,他天天刹车片、轮胎、快修,跟我说:别光看销量,实际用着才知道差别。我琢磨,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比亚迪销量大,确实说明市场份额稳,但车子真用起来不光看数字。
咱们说到北京现代的羿欧EO。10月上市的,这车让我心里冒了个泡:难道这个15万级别的纯电SUV真有新意?我搜了下配置,居然配得真不少:88.1千瓦时电池,CLTC续航722公里,支持800伏快充。把车停在交流充电桩上,充个半小时,仿佛可以直接用完一整天的油。
说真的,如果你让我挑,续航不是唯一标准。那120马力?也许不够漂。这车标准的27英寸超薄4K大屏,搭载高通8295芯片,配置直逼中高级别。好用得我都想把自己家的老车推一边。
对比同行,配置真算不错。比如说,比亚迪的某款车续航也在700公里+,配置也上档次,但价格嘛,通常在15万以上。羿欧的性价比还真挺高。刚才我翻了下笔记,觉得这车在安全配置上也不含糊:77.5%的高强钢,9个安全气囊,问问一线的驾驶员,安全感可比续航重要。
光安全配置、续航、配置高档次,还不一定能火。你得琢磨消费者到底在意什么。很多年轻人觉得外观才是第一印象。羿欧那封闭式前脸+星动八方灯组,确实帅得很。外表看着潮,像极了个潮流搭配的明星。悬浮式车顶,线条流畅,开出去,回头率百分百。
但我朋友开着一台老日产,笑着跟我说:别被样子骗了,颜值再高,开起来还是得靠底子。我倒是觉得,确实。一辆车,要像那台日产,简直走路带风,稳得一匹。羿欧虽说时尚,又有721公里的续航。买车人最后还会关心:用车体验、售后体验、保值率。
以前我也没细想,估算了一个心算:百公里油耗可能在14到16度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耗电大概在18度左右,如果用纯电续航721公里,总的电量至少得在13千瓦时以上。没错,估算不准,但那续航表现是真的强。问题是,实际用车中,它到底跑得够不够顺滑?动力够不够?也得看。
这个车的豪华配置,是另一个卖点。比如大屏幕,虽说是超薄,但在我看来,厚度倒不是最关键,主要用料和反应速度才重要。15秒反应,7秒启动,全系配备的高通8295,可能比许多国产车都快。这我敢打赌。
但问到为什么我会觉得这车有潜力?其实我还在琢磨:这车的供应链是不是更稳定?我之前跟供应链负责人聊过,比如玻璃和电池大件,供货情况一直是左右车价和交付的关键。虽然我不敢说羿欧用的零部件一定比比亚迪更好,但至少渠道上,按计划说,供应还算稳。
做这种分析很容易陷入偏见。比如说:有次我在展会上听到一位销售人员的话:这款车很适合年轻家庭,安全配置很到位,价格亲民。听完,我心里在想:这个安全到位是不是夸张?毕竟,真正的安全,还要看实际碰撞测试和用料。
正好,我今天翻了个相册,看到车内的座椅和仪表盘,感觉材料用得挺讲究的,但打包销售的豪华感还是偏向科技感契合青年。你说,年轻人会在意一台车的安全还是颜值多点?可能两者都要。但有时候,我怀疑:买车的女生更看重颜值,男生可能更在意续航和动力。这种偏见,可千万别当真。
(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了,你有没有想过,新能源车的保值率是不是也被夸大了?我粗略心算,不太成熟,觉得大概在45%左右。比起传统燃油车的50多,还差点火候。但这东西变化快,不确定。
我一直在怀疑:市场上那种销量第一的车,真的是因为用得好?还是真的营销做得到位?好比吉利、长城,销量也不错,有没有想过,那些卖得快,售后能跟上吗?有次朋友开长城,说:这车用着挺靠谱,但修起来麻烦。我就觉得,这种经验是必经之路。
车子除了配置,还是要看用车场景。我一个哥们,他每天开车上下班,最在乎的其实是维护的便利程度。羿欧如果未来能在售后服务、配件供应链上做得更好,或许能赢得更多嘴硬的消费者。
要不要猜一下:真的是能凭配置续航就能说服客户?还是说,未来的差异化在于体验这件事?每次试驾,我都很想问自己:你会选择这台更帅、更安全,还是那台续航更长、感受更稳的车?——答案都不一定。
(这段留个悬念,你觉得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