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新贵崛起中国长安200亿资本撬动汽车版图”

国资车企上演“背水一战”长安200亿豪赌,能否杀出新天地?

“央企新贵崛起中国长安200亿资本撬动汽车版图”-有驾

重庆这几天,天气热得要命,可要是真比热闹,还得看长安汽车这波大动作200亿注册资本,三大新能源品牌齐上阵,国资背景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高调挂牌。这架势乍一看特别有点“央企惯例操作”的意思,但再往深里琢磨,两眼一闭脑中飘过八个大字“生死时速,置之死地而后生。”要说我国传统车企这两年过得真是心惊胆战,特斯拉、比亚迪在自家门口搅和得风生水起,现在连打车的重庆师傅都能随口冒一句“长安新能源要上天”。有人要问这场堪称汽车界华山论剑的背后,是国企困兽犹斗,还是老牌劲旅翻身仗?两百亿是不是救命稻草,还只是纸上谈兵?

别以为这是领导们喝着茶,拍拍脑袋就能定的事儿。央企重组看似波澜不惊,可现场那叫一个“好戏连台”老长安摇身一变,琢磨起零部件的大生意改名“辰致科技”,新长安则挥舞着大旗往智能新能源赛道冲杀。掌门人朱华荣亲自坐镇,比央视主播还上镜,背后三个品牌活脱脱一台“三国杀”——长安品牌主打走量,深蓝瞄准中端档次,名头听着像科幻片男主的阿维塔,顶着华为、宁德时代的小马甲深耕高端。

“央企新贵崛起中国长安200亿资本撬动汽车版图”-有驾

正所谓“三足鼎立”,但细看之下,愁事并不少。电车销量33%勉强算达标,毛利率比比亚迪矮八厘米——亲,这下轮到老朱加急啦。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喝。长安深蓝跟阿维塔去年那场“谁抢客户谁尴尬”的大戏,今天还没散场。你以为巨额注册资本就是灵丹妙药?四个字送给你能不能行,还得看招!

长安母公司的分家改制这出戏,绝不是一拍脑门的事。去年国资委刚表态“聚焦主责主业”,兵器装备集团立马“分家”拎出汽车业务,妥妥赶上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末班车。无数人问,这波操作是不是“蛇吞象”还是“鸟枪换炮”?其实央企改革交过多少学费,老司机都门儿清。

“央企新贵崛起中国长安200亿资本撬动汽车版图”-有驾

东风岚图500亿照样亏得叫爹,长安这200亿,顶多是个启动资金。眼看广汽埃安独立三年开始赚钱,长安老字号不能再端着架子。问题是,新能源赛道是打价格战,更是拼研发和用户运营。光有品牌、资金可不顶用,老百姓可不是傻子。重庆本地出租车都传要换长安新能源了,地方保护给足了面子,可要是产品掉链子,客户转身就投奔别人。

市面上,蔚来第五代换电站早就上马,长安才刚迈大步;深蓝汽车、阿维塔在门店里抢客户,那叫一个内卷,4S体系像一锅粥;再说智能驾驶,说是“有华为撑腰”,但要真较起真章,马路上跑的功能卡壳,UI卡顿,谁还敢高调?归根结底,长安必须做到两个字“脱胎换骨”。

“央企新贵崛起中国长安200亿资本撬动汽车版图”-有驾

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水深火热。新央企挂牌喊得震天响,该砍的冗余产能还没动,燃油车利润表面风光,实则早已风中残烛。都知道比亚迪把工程师文化玩得明明白白,反观长安,光喊“向新出发”不解决根本问题啊!

再看历史,三年前一汽、东风、长安联手搞技术平台,如今“水花”都看不见;门店渠道本就乱成一锅粥,新能源车还抱着燃油车那一套。上汽去年研发直接砸了215亿,光看注册资本,长安这两百亿真心不算啥。要论根本,最大隐忧其实是观念和作风上的“国企速度”——继美团、拼多多、特斯拉们的那股子“卷劲”,长安愿不愿抛弃官僚,真刀真枪与民企掰手腕?

“央企新贵崛起中国长安200亿资本撬动汽车版图”-有驾

再说押注华为这盘棋,是绝地反击还是“重复赛力斯”的神操作谁都两说。市场早就容不得慢吞吞,新能源时代的主角,未必非得姓“国”。

突然之间,形势大变。新能源市场风云变幻,民企们步子大得让人看傻了眼。比亚迪从自主研发切入整车制造,用工程师精神卷出新高度,一年卖掉300多万辆电动车,活生生把传统车企逼到了墙角。你说长安死守“工业底蕴”,但在消费者眼里,体验和服务才是王道。蔚来、小鹏玩用户运营、玩手机App、换电站,天天高频迭代。结果才三年,长安老本成了最重的包袱。

“央企新贵崛起中国长安200亿资本撬动汽车版图”-有驾

而这一波重组,其实暗藏玄机。中国长安甩掉“沉重的历史”,把零部件业务统统扔给“辰致科技”,彻底卸下包袱。新央企一口气全部投入智能新能源,不再兼顾混日子的老本行。朱华荣敢喊出“向新出发”,说明上头急眼了,甚至连重庆出租车司机都知道长安新能源这次势在必得。

但深水之下,竞争才刚开始。深蓝和阿维塔走的赛道完全不同,资源分配谁说了算?用户体验、服务网络能不能系统性升级?最致命是传统4S店体系还活在过去,用户交流群像跳广场舞那样混乱。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势力“卷死自己人”,长安能不能玩得转,能不能冲破那些老掉牙的机制?这才是牌桌下的“王炸”。

“央企新贵崛起中国长安200亿资本撬动汽车版图”-有驾

风口表面过去,现实却比电影还刺激。长安虽然做出了历史性的改组,账面上的200亿摆得有模有样,可市场不认“情怀”,只认体验。民企日新月异,不到一年新品一茬接一茬。长安真能快马加鞭?这么多年“央企速度”习惯,真到了和拼多多、比亚迪掰手腕的节点,有多少人心里没数?

再说一句不好听的,深蓝、阿维塔如果还停留在抢经销商、抢渠道那个思维,等于“老瓶装新酒”。用户体验跟不上,华为这块“金字招牌”搭了都白搭。别的不说,工信部认证的“海外30万辆”业绩,实话实说八成还得包括那些东南亚的电动三轮车。产品不扎实、渠道跟不上、数据灌水,这不是“创新”,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两百亿要是花得不明不白,分分钟变成下一个“东风岚图”。

200亿是砸出来的“体面”,但市场转型靠的是大刀阔斧、壮士断腕。谁都能讲故事,谁能赚钱才是真的王道。这条路长安要走通了,中国央企汽车改革才有新未来。

这次长安汽车搞的200亿大动作,乍一看像是气吞山河的英雄局,实则里头藏着不少“老毛病”——渠道乱、动作慢、用户运营不接地气。大家别一听央企亮大招就拍手叫好,注册资本砸出来的不是“魔法门”,智能电动时代讲的是算法、服务和运营,去年上汽研发都比你多。别再迷信“国资加持就能逆风翻盘”,要是真成了第二个赛力斯,200亿分分钟打水漂。

古人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盘棋长安还得靠真本事吃饭。要真想跑赢比亚迪、自主新势力,赶紧步子迈大点,甩开膀子上正路。否则只能让小老百姓看热闹,自己还闹心。

您觉得,长安这波200亿大手笔,是国资车企力挽狂澜的开始,还是又一出“烧钱却难救命”的传统套路?央企靠体制和光环“续命”,能不能跟民企的快节奏、真创新掰掰手腕呢?各位读者,您会为“改革中的长安”买单吗,还是继续观望甚至投奔那些更激进的新能源新势力?评论区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