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3日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揭开了这家电动车巨头前所未有的衰退:营收同比暴跌12%至224.96亿美元,净利润骤降20.7%至11.72亿美元,创十年来最大跌幅。更严峻的是,上半年累计净利润同比缩水42.93%,仅剩16.1亿美元,传统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8%,核心业务几近“失速”。这场被分析师称为“灾难性”的财报,标志着特斯拉正从行业颠覆者沦为转型困局中的挣扎者。
一、财务崩盘:单辆车利润蒸发500美元,高端车型遭腰斩
特斯拉的盈利能力遭遇全方位坍塌:
单车收入暴跌:二季度每辆车收入仅42,231美元,较去年同期骤降500美元,Model S/X及Cybertruck等高端车型销量暴跌52%,彻底击穿“高价高毛利”防线;
现金流枯竭:自由现金流仅1.46亿美元,同比锐减89%,运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3%断崖式跌至4.1%,逼近盈亏平衡线;
政策红利消失:美国7500美元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将于10月终止,特斯拉被迫提前降价保量,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马斯克坦言:“未来几个季度可能异常艰难”。
二、销量溃败:全球市占遭中国车企蚕食,中国市场神话破灭
特斯拉的销量滑坡已演变为结构性危机:
交付量四连跌:二季度全球交付38.4万辆,同比下滑13%,上半年累计72.08万辆同比减少13.2%,库存周期拉长至24天(去年同期18天),滞销压力陡增;
中国堡垒失守:上半年在华销量仅26.34万辆,同比下滑5.4%,Model 3被小米SU7碾压(上半年销量9.19万辆 vs 小米15.57万辆),被迫以“中国纯电中型车销冠”等定语修饰挽回颜面;
全球王座易主:比亚迪凭借低价策略和本土市场优势,即将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车企,而特斯拉在欧美市场正遭遇“抵制马斯克”运动,欧洲销量同比暴跌44%。
三、政策与领导力危机:马斯克政治化加剧品牌撕裂
马斯克的个人选择正将特斯拉拖入深渊:
政治化反噬: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任职引发消费者大规模抵制,北美订单流失率激增。分析师警告:“若马斯克继续参政,股价将承受持续负面冲击”;
薪酬博弈牺牲品:董事会成立特别委员会处理马斯克新薪酬方案,内部文件显示“马斯克有动机压制短期股价”,为达成未来业绩目标铺路,投资者沦为博弈棋子;
监管红利终结:共和党新税法废除燃油车排放罚款,特斯拉赖以生存的碳积分收入(过去六年贡献110亿美元利润)濒临枯竭。若失去此项补贴,一季度实际已陷入亏损。
四、Robotaxi幻象:奥斯汀试点沦为“科技行为艺术”
被马斯克称为“价值放大器”的Robotaxi业务陷入尴尬:
商业化停滞:6月在奥斯汀上线的Robotaxi仅服务“亲友内测”,每辆车需配备安全员,实际为“高级代驾”,与2019年承诺的完全自动驾驶相去甚远;
对手碾压性领先:Waymo每周在美提供超25万次付费服务,覆盖旧金山、凤凰城等城市,而特斯拉年底“覆盖50%美国人口”的承诺被业内视为天方夜谭;
技术路线争议:坚持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FSD在复杂路况频发事故,欧盟启动数据合规审查,中国落地遥遥无期。
五、悬崖边的豪赌:2.5万美元平价车型恐难挽狂澜
面对困局,特斯拉押注最后一搏:
仓促量产隐患:6月启动生产的平价车型被曝基于Model Y“减配版”,成本控制依赖牺牲配置,与比亚迪海豚、五菱缤果等中国车型相比毫无价格优势;
产能与资金悖论:为支撑90亿美元年资本开支(投向AI与机器人),特斯拉不得不裁员180人并削减研发投入,但Optimus机器人量产目标成本2万美元被工程师质疑“违背物理定律”;
资本信心崩塌:财报发布后股价一度暴跌9%,市值蒸发超700亿美元。雪球分析师预言:“特斯拉真正复苏需等到2027年,当前任何反弹都是逃生窗口”。
“当一家公司需要用‘定语冠军’掩饰颓势时,它的护城河早已千疮百孔。”
——华尔街分析师Dan Ives对特斯拉的终极判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