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汽车圈子可真是热闹,但这个热闹劲儿,看得人心里有点发慌。
你打开手机,到处都是“价格屠夫”、“血战到底”、“九万九开回家”这样的字眼,感觉车子跟不要钱似的往下砸。
咱们老百姓看着是挺过瘾,毕竟谁不希望买东西便宜点呢?
可转念一想,这事儿真有那么简单吗?
一辆车,大大小小上万个零件,是要在路上跑十年八年的东西,它不是菜市场的白菜,今天便宜两毛,明天便宜三毛,质量都一样。
这么个降价法,车企还有钱赚吗?
没钱赚,他们拿什么去搞研发,去保证零件的质量?
这股疯狂的“价格战”风潮,到底会把中国汽车带到哪儿去?
是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还是卷到最后,一地鸡毛,谁都没得玩?
就在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财经圈里的大腕儿吴晓波,跟蔚来汽车的老板李斌,在合肥的工厂里进行了一场对话,这场对话,就像是往一锅沸油里泼了一瓢凉水,让很多人瞬间清醒了过来。
这事儿得从七月初的一张销量榜单说起。
榜单一出来,蔚来那周卖了五千一百辆,排在第五。
按咱们一般人的想法,这排名不算顶尖啊,是不是得赶紧降价促销,把销量往上冲一冲?
可李斌这个当家人,却显得特别沉得住气。
他对吴晓波说,七月份天气热,本来就是汽车销售的淡季,销量有点波动很正常,重要的是把自己的阵脚稳住。
这话听着有点像自我安慰,但接下来的话,那可就是实打实的行业洞察了。
他说,汽车是要陪伴一个家庭十几年的耐用消费品,不是喝完就扔的饮料。
如果为了打价格战,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比如钢材用薄一点,零件用次一点,那不叫本事,那叫“慢性自杀”,是在砸自己的招牌,更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
这话一针见血,如今有些车企为了抢市场,把给零件供应商的付款周期拖到两百多天,供应商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在成本上想办法,最后这些隐患,不都落到了咱们消费者的车上吗?
吴晓波听了,也是深有感触,他总结得更直接:“往下降价钱,那是条死胡同,大家都没活路。要竞争,就得往上走,去比谁的技术更牛,谁的车更安全,谁的车开十年还跟新的一样,谁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才是真本事,才是中国汽车该走的路。”
那不打价格战,靠什么赢得市场?
李斌把吴晓波带进了他的工厂,答案就在那些高速运转的机器人和精密的生产线里。
吴晓波看着眼前这个从安徽大别山里走出来的企业家,很好奇地问他,你小时候是个放牛娃,是什么给了你这么大的胆子,敢砸几百个亿去建谁都没搞过的换电站?
李斌的回答很实在,他说,中国品牌要想真正做成高端,就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学,得干点别人不敢干、觉得太难的硬核工作。
这可不是吹牛,工厂里的东西都是实打实的。
比如他们自己研发的“神玑”智能驾驶芯片,这是全球第一颗用5纳米技术造出来的车用芯片,它的计算能力,一颗能顶得上现在市面上很厉害的四颗英伟达芯片。
说白了,就是给汽车装上了一个超级大脑,在下暴雨、起大雾这种天气,别的车可能都“看不清路”了,蔚来的车还能跟没事儿一样,把周围环境看得一清二楚,这背后就是实打实的安全保障。
再比如那个叫“魔方立库”的全自动立体车库,用户在手机上可以自己搭配车的颜色、轮毂、内饰,总共有三百六十万种组合,下单之后,这个“魔方”就能在十四天内,把一台为你量身定制的车子精准地送出来。
这种效率和个性化,是传统汽车厂想都不敢想的。
还有更让人吃惊的,在冲压车间,那些被切下来的铝合金边角料,回收利用率竟然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三,打包得整整齐齐,比我们家里叠的被子还方正。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才是一家企业真正的底气。
看完了这些,我们就能明白,蔚来不是不参与竞争,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赛道。
他们不跟别人在价格的泥潭里打滚,而是用三招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第一招,是深耕核心技术。
当别的品牌还在宣传自家车里装了多大的冰箱、多炫的彩电时,蔚来却把钱和精力都投在了那些一般人注意不到的“内功”上,比如900V高压平台,能让充电速度更快,跑起来更省电;再比如全线控底盘,让车的反应更快、操控更稳。
李斌觉得,一辆好车,起码要能让三四任车主都用得舒心,那些只顾眼前花里胡哨的东西,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第二招,是打造能源生态。
换电站一开始被很多人嘲笑,觉得是烧钱的无底洞。
但现在,全国三千多座换电站连成了一张网,三分钟换一块满电的电池,比去加油站加油还快,彻底解决了很多人对电动车跑不远、充电慢的担心。
前不久,他们的新品牌乐道汽车,就开着车跑了一万公里,全程只换电不充电,只用了98个小时,这直接证明了电动车跑长途,一样可以很轻松。
第三招,是掀起制造革命。
在车身车间,四个车门的安装,机器人只需要98秒,而且重复安装的精度能达到0.05毫米,这是什么概念?
比我们一根头发丝还要细得多!
吴晓波感慨说,他九十年代看工厂,工人们都是光着膀子拿锤子敲敲打打,现在机器人干的活,比最有经验的老师傅还要精细,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巨大进步。
其实,吴晓波和李斌的这场对话,聊的已经不只是一家企业的事了,它更像是给整个中国制造业提了个醒。
我们回想一下,当年蔚来最困难的时候,是合肥市政府果断出手,投了七十个亿,才把它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这在当时看是一场巨大的冒险,但现在看呢?
合肥不仅收获了一个在高端纯电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四十的龙头企业,还围绕它打造了一个千亿级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甚至蔚来的技术还能反过来输出到汽车的发源地德国。
这个故事,就是中国制造升级的一个缩影。
从最早的模仿跟随,到如今自主研发出世界领先的技术,把车卖到八十万以上,跟国际豪华品牌正面竞争。
李斌的个人经历,也像极了中国制造的奋斗史,靠的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脚踏实地,用理性的规划和对技术的执着,一步步赢得了尊严和未来。
当别人都在价格战的泥潭里互相消耗时,真正有远见的人,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技术的星辰大海。
毕竟,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一辆车最重要的,不是它一瞬间有多便宜,而是它能不能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安全、可靠地陪伴在我们身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