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车企负责人带头挑事,诋毁摸黑嘲讽燃油车,却都是靠燃油车发展起来的,自己却拼命否定养育之恩

燃油车和电车之间的撕X,天天见。这不,前阵子和一老朋友李师傅(修理厂的,干了十二年汽修了)扯上了这个他觉得尴尬又好笑的话题。他说:你看,那些电车CEO,动不动就往燃油车上泼脏水,自己当年不都是开油车长大的吗?真是‘连爹妈都不认’。李师傅这吐槽,听来很现实,也够直接。

这话其实有两层意思。咱先不急着下结论,先讲个数字。我跟一位渠道负责人聊过,说现在国内主流电动车的整车成本,也就是所谓的地板价,大概是传统燃油车的1.3倍左右(这数字估计有点粗,样本有限别拿太死)。这么看来,电动车其实没大家想象的那么省钱,造车成本高着呢,尤其是电芯这块,波动大得吓人。

电车车企负责人带头挑事,诋毁摸黑嘲讽燃油车,却都是靠燃油车发展起来的,自己却拼命否定养育之恩-有驾

再说回这些电车厂家负责人对燃油车的态度。你得理解,这背后其实有供应链博弈的味道。研发就像做一道复合菜,材料多且难统一,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把电池供应链绑死,在技术和价格上都能掌控主导权。相比下来,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就好比传统菜市场的散户卖家,吃得不太统一,容易被宰。

我之前提过,这种现象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家里买菜,炒菜时老妈总爱念叨走市场的那个菜贩子,理由多半是价格怎么涨了,品质却差了。供应链变复杂,问题就多。可这些电车厂商领导施加的压力,难道不是把燃油车市场的老菜贩当成提款机干吗?

我坦白说,有些时候自己也会想,是不是我对电动车有偏见?毕竟电动车发展得太快,背后是硬通货,技术积累也不少。但再看那些经常诋毁燃油车的电动车CEO们,嘴上说燃油车落后不环保,脚下不也靠着燃油车赚的第一桶金吗?这心态,咋这么像是忘本的孩子?

电车车企负责人带头挑事,诋毁摸黑嘲讽燃油车,却都是靠燃油车发展起来的,自己却拼命否定养育之恩-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笔记,发现不少人提到一个细节:安徽那几个新势力,尤其是余大嘴、王传福还有李斌,几个名字混一块儿听着就像安徽帮,确实是开得越来越猛,但口气真是够呛。总爱说燃油车过时了,死期到了,就像嚷嚷着自己爸妈赶紧老去一样,恶心人不?对此,我只能说,这种有点说过头的做法,确实让圈子里不少人不爽。

这里得更正一下,我之前大概讲得太绝对了。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电动车企业领导都这样,毕竟真正想做出长期价值的企业家,是会尊重历史、尊重用户的。毕竟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得靠用户心甘情愿掏钱买单,而不是靠嘴巴侮辱别人抢市场。你细想想,那个把燃油车骂成垃圾,自己实际是不是更得想办法把电动车真正做好?这两个事情压根不是简单对立的关系。

这让我想起一次偶然听到电动车产业链一线工程师的对话。他说:我们这个行业吧,设计啥都行,关键是‘稳定’。很多新品牌表面风光,里面的零件供应商和研发团队都像临时拼盘,出了问题后全赖售后‘擦屁股’。这话真是点到点上。燃油车里头,整车供应链早就磨了那么多年,几乎成了流水线上的一个有机整体。反观电动车,虽然看似简单,但好造的背后其实是难管。

电车车企负责人带头挑事,诋毁摸黑嘲讽燃油车,却都是靠燃油车发展起来的,自己却拼命否定养育之恩-有驾

自己怎就跑题了。我觉得这线上线下汽车市场的大战,其实是一场文化和技术的碰撞。燃油车和电动车粉丝们的争吵,某种程度上也是认同感和安全感的争夺。厂家那边的嘴炮,也不过是为了掩盖背后巨大的研发与供应链压力吧。

就拿售价来算简单账。燃油车一辆大概十几万起步,电动车普遍在十五万以上,靠国家补贴压一压。没补贴,那价格上浮20%都是常态。按目前车型的折旧率来看,燃油车前3年折旧大约40%,电动车目前折旧表现不稳定,有些甚至高达50%(粗算)。这成本压力,最终都得消费者买单。你说他们到底是在帮谁?

电车车企负责人带头挑事,诋毁摸黑嘲讽燃油车,却都是靠燃油车发展起来的,自己却拼命否定养育之恩-有驾

唉,突然想到一个怪问题:要是以后真的有一天电动车技术成熟,能像手机一样普及,但维修复杂度和电池回收成为大麻烦,难道他们那些率先否定燃油车的人,能好意思面对那个尴尬的现实么?(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销售,我昨天跟一个4S店销售小王聊天,他无所谓地说:客户都自己挑,有的固执要燃油车,有的死活只看电动。我们就是给她们说,买喜欢的,别被外面吵吵的影响。卖车就这么简单。

这话让我想到,市场和用户的声音,远比那些CEO的嘴皮子来得实在。或许,这场电油大论战,终究还是消费者手里的那一把方向盘说了算。

电车车企负责人带头挑事,诋毁摸黑嘲讽燃油车,却都是靠燃油车发展起来的,自己却拼命否定养育之恩-有驾

那么你怎么看?每天听着各种科技吹水和历史遗弃,你到底信了谁?车企的嘴,还是自己开过的那台车?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