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车市,一场史无前例的“内卷风暴”正在上演。吉利以近乎“自残”的价格策略,将战火烧向比亚迪的腹地,从A0级小车到B级轿车,从燃油车到新能源,吉利用极致性价比撕开市场缺口,而比亚迪在价格与技术的双重压力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价格战白热化:吉利“掀桌子”式攻势
吉利今年的打法堪称“疯狂”——用尺寸碾压、用价格腰斩。以最新上市的银河星耀8为例,这款B级插混轿车车长超5米(5018mm),起售价却不到13万元,直接对标比亚迪汉(4855mm,16.58万起)。更狠的是,吉利星越L(2.3万月销)与博越L(紧追宋Pro)形成对比亚迪SUV车型的“包夹”,而星愿(月销3.6万)更以低价压制比亚迪海鸥,销量差距仅2000辆 。
这场战争甚至波及吉利自身:银河星耀8低配价格低于同品牌银河L6高配,形成“兄弟互搏” 。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让行业惊呼:“吉利挥刀砍向友商时,先伤了自己。”
二、比亚迪的困境:技术护城河遭遇价格围剿
比亚迪曾以“DM-i技术+垂直整合”构建成本壁垒,但吉利的攻势正动摇其根基。
销量颓势初现:比亚迪周销量从6.8万骤降至5.5万,主力车型宋Pro被星越L、博越L夹击,汉系列面临星耀8的尺寸与价格双重挤压 。
成本焦虑加剧:比亚迪单车利润不足万元,若跟进降价需压缩供应链利润,而吉利凭借燃油车利润(年超百亿)和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更灵活 。
技术代差缩小:吉利雷神EM-P混动系统(馈电油耗3.67L/100km)与比亚迪第五代DM(满油续航2000km)差距缩小,而智能化配置(如Flyme Auto座舱)甚至反超 。
三、行业震荡:合资品牌成“炮灰”,市场格局重塑
吉利与比亚迪的“神仙打架”,代价却由合资品牌承担。2024年8-9月,主流合资车企销量同比下滑超39万辆,本田XR-V、丰田卡罗拉等车型月销跌至千台级 。与此同时,消费者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红利:10万元级电动车配置堪比30万合资车,插混车型价格下探至12万区间,市场进入“技术普惠时代”。
四、未来之战:技术突围与生态博弈
价格战终将走向技术战。
比亚迪的护城河:全球最大新能源供应链(电池成本低于行业15%)与海外扩张(月销破6万辆)仍是优势,但需加速智能化落地 。
吉利的野望:通过银河系列抢占15-25万主流市场,同时加码领克、极氪冲击30万高端,以“多品牌矩阵”围堵比亚迪 。
行业警示:过度价格战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车企需在成本控制与品质间找到平衡,否则将陷入“降价-降质-失去信任”的恶性循环 。
吉利与比亚迪的博弈,本质是“成本控制”与“技术壁垒”的终极对决。短期看,吉利用价格“掀桌子”抢夺市场;长期看,比亚迪若不能在智能化与全球化上建立新壁垒,或将丢掉王座。而在这场风暴中,最大的赢家或许是消费者——但车企若只顾厮杀,忘却创新初心,终将两败俱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