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直营门店“零公里二手车”风波:新车、展车还是误会?

极氪直营门店“零公里二手车”风波:新车、展车还是误会?

最近在群里刷到一条消息,说工信部要出新规,打算让新车登记半年内不许转手卖二手。朋友小李还特意发了截图过来,配文:“这下黄牛没法倒腾了吧?”其实,这事儿背后猫腻不少。以前不是说约谈、闭门会议啥的嘛?可你别说,厂商总有办法,把账面做得漂漂亮亮。

极氪直营门店“零公里二手车”风波:新车、展车还是误会?-有驾

不过今天不扯那些老生常谈的套路,我琢磨着聊聊极氪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那档子事儿。起因是中国证券报披露,有人投诉极氪直营店把已经投保甚至过户的库存车当成“全新现货”,用限时优惠吸引客户。这事贵州、重庆、广州都有用户碰上——交完定金准备提车,却发现所谓的新车早买了交强险,还有些连过户手续都走了一遍。这下谁心里能舒坦?找售后理论,大多吃闭门羹。

其实圈子里对“0公里二手”并不陌生。就是那种表显公里数几乎没动,但手续一套下来已经成了名义上的二手。有时候你打开某鱼或者线下小市场,各家品牌都能见到类似情况。不过,这次轮到极氪头上,被放大镜照着,自然闹得沸沸扬扬。

极氪直营门店“零公里二手车”风波:新车、展车还是误会?-有驾

我记得前阵子在洗护店等保养的时候,还听修理师傅老吴嘀咕,“现在的新电动车,不光油水深,还玩起文字游戏。”他举例说,有些厂家给展厅里的样品提前买保险,说是方便临时试驾和运输。但只要不上牌、不正式注册,在法律意义上还是全新的商品。他边擦工具边念叨:“但你跟普通消费者讲这些,他们哪懂?”

这回极氪官方也出来回应,说媒体报道有误。他们坚决反对销售0公里二手行为,那批被点名的是展览用样品,只投保没注册,也没挂牌——跟真正意义上的“流通二手”压根不是一码事。“展示三五个月就折价卖掉,是行业惯例。”他们还承认,以后会把车辆属性写清楚,让买家明明白白选购,不再混淆视听。

极氪直营门店“零公里二手车”风波:新车、展车还是误会?-有驾

不过话又说回来,你看群友阿勇去年就差点踩坑。他本想捡个便宜,结果合同开的是一手发票,可提回家的SUV却查出曾经挂靠公司名义短暂持有。当时他急眼跑去找4S理论,对方支支吾吾半天才松口:确实做过短期展示,用公司身份先行办理保险,好像还为了年底冲销量凑数据。“难怪那台低配版带个冷门配置,一键升窗功能市面少见。”阿勇后来感慨,“真是细节藏玄机。”

这种情况到底算不算欺诈?翻翻公安部164号令和《交强险条例》,只要未正式注册登记,仅仅提前投保属于合法合规操作。不挂牌、不变更产权,就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流通已用”。可问题来了,如果经销商没有如实告知车辆历史,比如是不是展览退役、有无公司持有记录,那就是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这个理儿不用律师也明白。

极氪直营门店“零公里二手车”风波:新车、展车还是误会?-有驾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就是地方合作商参与度高。有时候主机厂授权第三方运营,为冲量或者促销搞花活,比如厦门XX汽车之类名字,经常在购置税申报单或保险凭证出现。很多普通人看到公司抬头就紧张,其实未必涉及实际使用,但心理落差很大。我隔壁邻居王叔去年换新能源MPV,他就坚持要求销售提供完整历史记录,否则死活不签字付款。据他说,有次遇上一辆刚退役不到两周的试驾样品,看似崭新,但底盘螺丝竟然拧松了一颗,被修理师傅逮住险些酿祸。“外表光鲜,不代表零瑕疵!”王叔拍桌子的劲头我现在都记得清楚。

顺便插一句,现在部分车型为提升体验,会给展厅演示样品装上一些罕见配置,比如自动泊车辅助或座椅加热升级包。这类配置往往量产批次少,很可能正好撞进折扣甩卖队伍。如果遇到价格明显低于指导价,又带点奇葩功能,多留个心眼准没错。我一个同学自称捡漏达人,就曾收了一台标配胎压监测但多送无线充电板的小众版本,到现在偶尔晒朋友圈调侃自己运气逆天,其实背后的故事只有他自己知道。

极氪直营门店“零公里二手车”风波:新车、展车还是误会?-有驾

归根结底,新旧之分除了看手续,更考验沟通透明度。如果只是图省钱买了展示降价款,那享受不到纯新品待遇也是自愿;可若销售遮遮掩掩,把信息藏起来,再怎么解释也站不住脚。一句话,人情世故比技术参数复杂多啦!

极氪直营门店“零公里二手车”风波:新车、展车还是误会?-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