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挪威道路联合会公布了一组数字:9月纯电动车的销售比例飙升到98.3%,全年平均值更是突破了95%。
这个北欧小国直接提前了十年,把2035年的目标提前到现在,变成了全球第一一个新车市场几乎全部都是纯电动车的国家。
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品牌在这里的市场份额也突破了10%,比亚迪、小鹏这些名字,在欧洲最挑剔的电动车市场里站稳了脚跟。
要是不再有补贴了,中国车还能继续胜出吗?
石油大国为什么禁售燃油车
挪威,一个欧洲最大的油气生产国,每年靠出售油气赚的钱,足够填满1.7万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却把这笔钱用来支持电动车的发展。到底是咋回事呢?
咱们先来说说挪威的底气,钱多得是真的厉害。从90年代开始,挪威政府就对燃油车设下了“重重关卡”。各种登记税、碳排放税一叠加,一辆标价40万克朗的燃油车,最终落地价能冲到100万克朗。
相比之下,电动车在挪威可是享尽了优待,不仅25%的增值税就免了,连购置税都不用交。像特斯拉ModelY,售价大概33万克朗,比同级别的燃油SUV便宜得不少,至少便宜两成。再加上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过路费全免,停车也不用花钱,甚至还能走公交专用道,这些优惠一年下来能帮车主省下几万克朗,真是划算得不要不要的。
电力充足可是挪威的另一根靠山,因为那里95%以上的电力都来自水电,开电动车几乎等于用上的绿色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一共建了2.7万个公共充电桩,平均每50公里就能找到一个快充站点,充电点的密度比英国多了五倍还要多,直流快充站占比更是高达42.4%。这个只有550万人口的小国家,架设基础设施那叫一个轻轻松松。
这套政策组合连续打了三十年,换了不少届政府,规矩基本没变,市场和消费者都稳稳地吃定心丸。到了2024年,电动车在新车销量中占了88.9%,到2025年直接冲到了95%以上。传统燃油车每个月就卖几百辆,也算是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了。
不过目标实现之后,挪威政府宣布要逐步收紧电动车的优惠政策。2026年,增值税免税额度从50万克朗减少到30万,到了2027年就彻底取消了,这样每年能为财政节省200亿克朗。燃油车的税负还在不断增加,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电动车的相对优势,政策从之前的全面支持转变成精准调控,市场格局也得开始调整了。
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站住了脚
挪威市场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没有本土车企,这样一来,政府在制定环保政策时就不用担心“保护自己家里的企业”,对各个品牌一视同仁。至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45%的关税,挪威交通部副部长直接说明,他们不是欧盟成员,当然也不会随意搞制裁。
这松散的市场环境,反倒给了中国品牌一个好机会。2021年,中国车在挪威的市占率只有4.1%,到2024年就升到8.8%,2025年上半年更是直接突破了12%。比亚迪6月单月卖出了754辆,和去年同期相比,暴增了450%,海狮7这款车更是冲进了销量前五。小鹏G6和G9加起来售出了346辆,增长了236%,要知道,小鹏2025年第一季度的海外出口总量,整个都上涨了370%。极氪、蔚来、名爵这些品牌,也都扎了根。
中国车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既实惠又不低端。比亚迪元PLUS售价29.9万克朗,比大众ID.3便宜了15%,续航里程还多出100公里。小鹏G6长续航版售价39.9万克朗,配备了标准辅助驾驶系统,直接与售价42.2万克朗的特斯拉ModelY基础版竞争。极氪001采用猎装轿跑的设计和空气悬架,走差异化路线,59.9万克朗的价格依旧在高端市场抢夺份额。
比亚迪在泰国工厂生产元PLUS,然后用中欧班列直达挪威,物流成本比欧洲本土制造低了12%,供应链优势明显。小鹏G6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把车身零件从70个减少到2个,生产成本直接降低了20%。反观欧洲的车企,许多插混车型其实就是燃油车改的,智能化水平不高,反倒让中国车企多了点差异化的空间。
挪威买车的消费者挺精明的,现在市场上有超过160款电动车供挑选,竞争激烈得让挪威电动汽车协会的秘书长都坦言,这儿或许是全球最难的市场之一。中国车能在这儿逆势上涨,就说明产品真正经得住考验。去年,小鹏G9还赢得了挪威媒体评选的“人民最喜欢的汽车”第一名。
补贴退坡后,中国车还能不能打
到2027年,挪威的电动车补贴将全部撤销,这对所有品牌来说都是个大考验。特斯拉已经在着手开发价格更实惠的ModelY,目标定在35万克朗左右。大众也在加快本土化生产,想办法压缩成本。中国品牌方面也早早开始调整策略做好应对准备。
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比如比亚迪海鸥定价23.9万克朗,就算到2027年全部加税,价格优势依然还在。30万克朗以内的经济型领域,中国品牌早就占领了不少份额,像光元PLUS这样的车,2025年前半年就卖出超1200辆,市场的反响是摆在那里,大家都认可。
技术方面也开始走出不同的路子,比如蔚来在挪威建了20座换电站,还有50个超充桩,基本覆盖了95%的人口密集区域。采用换电模式,再加上BaaS电池租赁方案,车辆价格能直降15万克朗,企业用户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2%。
上汽大通推出了氢燃料电池MPV MIFA9,预计到2025年在挪威氢车市场的份额能够达到8.2%。虽然挪威政府主要推行纯电动汽车,但对氢能源车也提供了30万克朗的补贴,这为中国汽车企业开辟了一条备用的发展路径。
更重要的是,挪威这个市场虽然不大,每年也就销售十几万辆新车,但它可是全球电动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中国品牌在这里检验产品、积累口碑,对于进军整个欧洲市场来说,可是太关键了。去年,挪威驻华大使还说过,挪威已经变成了中国车企测试新技术、验证极寒性能的天然试验场。
现如今,最主要的问题就看中国品牌能不能把那12%的市场份额再撬大点儿。眼下,特斯拉在九月份占了33.7%的份额,沃尔沃和大众合起来也到了16%,其他品牌的空间确实不大。不过,从增长速度来看,2023到2025年,中国车的市占率已经翻了三番,这股劲儿如果继续保持下去,到2030年拿下25%的市场份额,啥也不是没有希望。
在市场自由开放的环境下,真正的竞争关键还得看产品的实力。欧盟那边设置了关税壁垒,基本上把美国市场挡住了,挪威这个人口只有550万的小国家倒成了个难得的试炼场。说起来,它或许真能变成中国电动车在欧洲闯荡的最佳跳板,机会可不小啊。#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