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现在有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车子就像家里的一个成员,平时有个小刮小蹭,或者到了该保养的时候,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4S店。
为啥呢?
图个放心呗,觉得那里是“原厂”,是“专业”的代名词,设备新、技术好,配件也保真。
可是,最近一些从4S店售后岗位离职的员工在网上的爆料,让我们这些普通车主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我们深信不疑的这份“专业”,背后可能藏着不少我们不知道的门道。
这些爆料揭示的一些行业潜规则,手段之巧妙,让人不得不感叹,在汽车维修保养这个领域,水确实挺深。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些爆料里提到的常见套路,看看咱们的钱是怎么在不知不觉中就流进了别人的口袋。
首先,最常见的一招,就是给你制造一些原本不存在的“问题”。
比如,你的车可能就是个很简单的常规保养,换个机油机滤,但车子一进店,售后顾问接待你的时候,往往不会只让你做基础项目。
他们会非常熟练地推荐一套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的“深度清洗套餐”,什么清洗节气门、清洗喷油嘴、清洗三元催化器。
他们会把话说得很严重,比如“您的车积碳太多了,再不清洗会影响发动机动力,还会增加油耗”。
很多车主一听跟发动机、油耗挂钩,心里就紧张了,想着为了车好,那就做吧。
可实际上,很多车根本就没到需要做这些深度清洗的地步。
那些所谓的高效清洗剂,一瓶成本可能就几十块钱,但做到你的车上,收费动辄就是上千元。
这中间的利润空间,大得惊人。
还有一种更具技术性的“无中生有”,就是利用电脑检测仪来唬人。
维修师傅把电脑连接到你的车上,屏幕上显示出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曲线,这些东西别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很多老司机也看不懂。
这时候,师傅会指着其中一个数据,皱着眉头说:“你看,这个数据流稍微有点偏差,虽然现在车还能开,但这是个隐患,说明某个传感器已经开始老化了,建议您提前换掉,不然以后可能会把您撂在路上。” 很多车主看到这种专业的设备和数据,基本就丧失了判断力,觉得人家是专家,说的肯定有道理。
但根据业内人士透露,车辆的各项数据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完全正常的,就像人的心跳也不可能永远是每分钟75下一样。
他们就是利用这个正常波动,把它说成是故障前兆,从而让你更换一个可能还能用好几年的零件,白白多花几百甚至上千块。
除了凭空捏造问题,他们还擅长把小毛病说成大问题,这就叫“小病大修”。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换变速箱油。
现在很多车都宣传自己的变速箱是“终身免维护”的,意思就是正常开,基本不用换油。
可你的车开到个五六万公里,去4S店保养时,售后顾问十有八九会建议你换变速箱油。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虽然厂家是那么说,但那是理想工况,咱们国内的路况多堵啊,走走停停对变速箱磨损最大,最好还是换一下,保护变速箱。”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为你着想?
但关键在于怎么换。
他们会极力推荐你用“循环机换油”,这种方式换得彻底,但用油量大,工时费也高,一套下来好几千块。
而传统的重力换油,就像换机油一样,拧开螺丝把油放掉再加新的,虽然换不干净,但也能换掉大部分,费用可能只要循环机换油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很多情况下,做个重力换油就足够了,但为了更高的利润,他们会把循环机换油包装成唯一正确的选择。
再比如,车子开久了底盘传来一点异响,这其实很常见。
你开去检查,师傅把车升起来,拿个铁棍这里撬撬那里敲敲,然后指着某个部位的一个橡胶件说:“你看,这个胶套老化开裂了,有旷量了,所以才响。这个东西单独换不了,得把整个悬挂的下摆臂都换掉。” 一句话,一个可能几十块钱就能解决的胶套问题,就升级成了一个需要花费一两千块更换总成的“大工程”。
但真实情况是,很多时候可能就是一颗螺丝松了,紧一下就好,一分钱都不用花。
他们之所以选择小题大做,目的就是为了卖出更贵的配件,收取更多的工时费。
更让人生气的是配件上的猫腻。
我们之所以选择去4S店,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原厂配件”去的。
我们愿意花比外面汽配城更高的价格,就是为了买个质量保证。
但是,一些爆料指出,有些不法的4S店会在这个环节上动歪脑筋。
他们可能会给你换上副厂件,甚至是所谓的“拆车件”,也就是从事故车或者报废车上拆下来的零件,然后按照原厂件的价格收费。
这种操作非常隐蔽,普通车主根本无法分辨,只有内部人员才清楚。
这不仅仅是多花钱的问题,更是给我们的行车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最后,如果前两招你都扛住了,他们还有个“杀手锏”,那就是打“安全牌”进行心理施压。
这一招几乎百发百中,因为谁也不敢拿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开玩笑。
比如,他们会告诉你:“你的刹车片已经磨得挺薄了,虽然还能用,但万一跑高速遇到紧急情况,这一点点的差距可能就决定了刹不刹得住!” 或者指着你轮胎上一些细小的裂纹说:“轮胎老化了,随时都有爆胎的风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刹不住车”、“高速爆胎”这种生死攸关的词语面前,大多数车主都会立刻放弃抵抗,乖乖地掏钱消灾。
他们甚至还会编造出所谓的“厂家内部通知”,说你的车某个部件有潜在缺陷,建议你提前自费更换,否则以后出了问题厂家不负责。
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的恐慌,往往能让车主心甘情愿地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风险买单。
说到底,这些乱象的出现,根源在于现在汽车销售的利润越来越低,4S店的生存压力很大,只能想方设法地在售后服务上把钱赚回来。
各种KPI考核和业绩提成,也迫使着售后人员去过度开发客户的消费潜力。
当然,我们也要相信,并非所有的4S店都如此,行业里还是有很多诚信经营的商家和有职业操守的技师。
但这些被曝光出来的普遍存在的套路,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车主警惕。
作为消费者,我们或许不需要成为修车专家,但多了解一些基本的汽车常识,在面对维修保养项目时多问一个为什么,对于一些价格高昂的非紧急维修项目,不妨多找一两家店咨询一下,货比三家,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成为别人眼中的“冤大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