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们拍了台银河M9,简单聊了下这台车的亮点。
比如说5米2的尺寸,相当大,在20万级市场中绝对是大块头,再比如说EM-P动力系统,也挑不出毛病,动力够强,而且可靠性、稳定性不错。
用料尚可、座椅舒适、Flyme Auto 2的车机系统也挺丝滑,可玩性不错。
当时聊这台车的时候,预售价是19.38万-25.88万,我觉得还可以,至少价格没有瞎定,也没有给用户制造出“高开低走”的价格悬念。
但是,正式上市的价格还是做出了微调。
正式起售价17.38万,顶配车型23.88万,相比于预售价下调了2万,最值得入手的版本是19.78万的230km版。
这个价格怎么说呢,有惊喜,对于那些手握20万预算买新能源SUV的人来说,银河M9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说230km的版本,也的确是没有亏待消费者。
一个是,电池包容量41度电,WLTC标准下的纯电续航是185km,WLTC是很贴近日常使用的欧洲测试标准,是真的可以用纯电模式跑出185km续航的。
另一个是,基础配置拉的比较高,1.5T的EM-P动力系统,没有考虑过成本因素,是一种为了性能、安全、操控做考虑的动力系统。
所以,整车的加速能力很可以了,7.3秒的破百成绩,可能在整个电车板块中不算顶级,但在日常家用过程中根本不会出现动力不够用的情况。
这里多说一句,很多人要求快、更快、非常快的加速,但其实加速成绩只要进了8秒,都不慢。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版本该给的配置,都给了。
悬架软硬调节、前双叉臂悬架、千里浩瀚H5、电动座椅、头枕音响、第二排独立座椅、27个扬声器喇叭、自动空调、8295P芯片等等。
配置方面就不说完了,因为太多了,从日常代步角度来看,其完全处于冗余状态。
之所以说这台车,是因为它真的击碎了很多车企的“溢价梦”,新能源时代有一个超级明显的特征,所有企业都想卖高价。
一些企业动不动就是“高端品牌”,卖到30万、40万、50万,乃至100万。
电池包+电机,加个屏幕卖到大几十万,这种策略比BBA的套路更可恶,明显是收割市场“韭菜”用的,凭什么你能卖这么贵?
银河M9的落地,其实就是树立了新的定价体系。
“我5米2的尺寸、该给的都给了,我只要20万”,那么其他的新能源想卖高价就很难了,你想卖20万以上的价格,你随便卖,但是还有没有人买你,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比如说深蓝S09,定价25万左右,比银河M9整整贵了20%,那么在品牌接近、尺寸接近的情况下,你5万的溢价,从哪里说服用户,靠华为ADS吗?可能还不够。
吉利的策略很简单,稳住用户最需要的舒适、做工、空间,在此基础上做电动化升级,纯电续航不错、馈电油耗低。
最后才是驾驶辅助系统,手拿20万预算,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玩意。
一台车卖不卖的好,最重要的还是经销商,渠道能发力,就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转化线上订单,短时间内快速交付,服务用户,产品的竞争力才能有效传播。
吉利的经销商能量,在目前的行业中仅次于比亚迪,甚至在服务上要做得更好。
这些强大的基础力,决定了银河M9在20万级市场中有很强的穿刺能力,在面对合资车、新势力的时候,这台全新的M9就能虹吸走油车、电车,以及合资车、新势力很多的潜在客户群体。
吉利亮出的订单也很真实,24小时订单突破23000台,这是一个不夸张,但是非常真实的数据。
如果短期内能把这23000台银河M9交付出去,正向口碑传出去了,那么在20万级市场,吉利的高端化,就算是成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