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人事变动挺引人关注的,就是极氪汽车的首席品牌官关海涛离职了。
他在朋友圈发了句“青山绿水,江湖再见”,算是正式跟大家告别了。
这事儿听起来可能就是个高管跳槽,但仔细琢磨一下,背后能聊的东西还真不少。
为啥一个帮公司打下大片江山、正当红的干将,才干了两年就突然说不干了呢?
他自己对外说的是,这几年在杭州打拼太累了,想回家多陪陪家人和孩子。
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结合公司正在发生的大变化来看,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
咱们先得知道关海涛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可不是那种一辈子都在汽车厂里摸爬滚打的老汽车人,他是个典型的“跨界”来的高手。
他的履历非常有意思,早些年在伊利集团待过,那是卖牛奶、酸奶的,属于快消品行业。
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懂得怎么跟最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打交道,怎么把产品铺到全国各地的超市货架上,营销手法非常接地气。
后来,他又去了腾讯,这可是中国互联网的巨头。
在腾讯,他学到的是怎么玩转流量,怎么在网上和用户互动,怎么用大数据来分析用户喜欢什么。
这两段经历让他既懂传统市场,又懂线上玩法。
而他职业生涯里最重要的一站,是在华为和后来的荣耀。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手机市场竞争有多激烈,简直就是“贴身肉搏”。
关海涛在那个环境里,从营销负责人一直干到了管理整个线上销售业务的部长。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特别擅长打快仗、硬仗。
手机行业新品发布会一个接一个,节奏快得惊人,营销上必须招招见血,既要能制造话题,又要能实实在在把手机卖出去。
所以,关海涛身上集合了快消品的大众营销逻辑、互联网的用户运营思维,还有手机行业的闪电战打法,这在当时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里,算是个非常稀缺的复合型人才。
那么,极氪当初为什么会看上他呢?
时间回到2023年,那时候的极氪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一方面,它的产品像极氪001,口碑和性能都不错,在高端纯电市场已经有了一席之地。
但另一方面,公司正憋着一股劲儿准备去美国上市。
上市就像一场大考,你得拿出漂亮的成绩单,也就是销量和市场声量,才能让投资人愿意给你投钱。
所以,极氪当时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能迅速把销量再往上推一把的营销猛将。
关海涛的背景,简直是为这个任务量身定做的。
吉利和极氪的大老板安聪慧非常看好他,据说极氪后面几次重要的新车发布会,安总上台演讲用的PPT,都经过关海涛的反复打磨。
大家有没有感觉,那段时间极氪的发布会风格变了,越来越像手机发布会,总能搞出点悬念和惊喜,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关海涛带来的新气象。
事实也证明,这步棋走对了。
关海涛上任之后,极氪的销量肉眼可见地往上涨。
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极氪的月销量稳定在了1.3万辆以上,这在三十多万的高端纯电市场里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靠着这股势头,极氪不仅为成功上市铺平了道路,还在2023年全年拿下了“中国豪华纯电品牌年度销量冠军”的头衔。
这可不是自封的,是实打实的市场地位。
所以,当他离职时,吉利集团的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公开在评论区感谢他,肯定了他做出的“突出贡献”,这说明他的能力和成绩在公司内部是得到高度认可的。
而且,关海涛在打法上也不只是追求眼前的热闹,他很清醒地提出,营销做得再好,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如果车本身不行,再大的流量也是昙花一现。
这种观点在当时那个有点浮躁的市场环境里,可以说是非常正的。
既然他干得这么好,老板也赏识,为什么偏偏在公司发展势头正猛的时候离开呢?
这就得说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了,就是吉利集团内部正在搞一个叫做“一个吉利”的大整合。
简单来说,就是吉利希望把自己旗下各个品牌的力量更好地整合起来,形成合力。
在这个大战略下,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把极氪和领克这两个兄弟品牌在业务上进行合并,成立了一个新的“极氪科技集团”。
这个变化直接影响了关海涛的岗位。
他原来的职位是极氪品牌的CMO,也就是首席营销官,主要负责的就是市场营销和销售转化,工作核心就是“冲业绩”。
但在新的集团架构下,他被提拔为集团的CBO,也就是首席品牌官。
这两个职位听起来差不多,但工作重心完全不同。
首席营销官更关注短期效果,这个月的广告投了多少,带来了多少订单,一切用销量说话。
而首席品牌官考虑的则是更长远的事情,比如这个品牌未来五年、十年在消费者心中应该是什么形象?
怎么通过服务和文化建设,培养一批忠实的用户?
工作节奏从短跑冲刺变成了马拉松长跑。
对于关海涛来说,他的长项和过去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在“短跑冲刺”这个阶段。
当极氪完成了上市这个阶段性任务,进入到一个更需要精耕细作、长期建设品牌价值的新阶段时,他那套快节奏、高举高打的手机行业营销手法,可能就不再是公司最需要的了。
汽车毕竟和手机不一样,它是一个单价更高、决策周期更长、更依赖长期服务和口碑的重资产商品。
而且,随着极氪和领克的合并,公司内部的人员和资源必然会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和优化,有人离开,有人进来,都是很正常的组织变革过程。
我们也能从数据上看到一些迹象。
在关海涛从营销一线转到品牌管理岗位后,极氪品牌的销量增长势头确实有所放缓。
这并不是说他的能力不行了,而是说明整个公司的战略重心可能已经发生了转移,不再像以前那样把短期销量增长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开始更多地考虑整个集团的协同发展和品牌的长期健康度。
所以,关海涛的离开,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他就像一个被请来打攻坚战的特种兵,在最关键的战役中,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帮助部队攻下了山头。
而现在,战役结束,部队进入了休整和长期驻守阶段,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将才,这位特种兵队长选择在功成名就之时解甲归田,也是一种非常体面和智慧的选择。
他为极氪效力的这两年,不仅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了自己,也向整个汽车行业展示了,来自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同样能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
只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的发展战略总是在不断调整,对于身处其中的个人来说,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永远是一个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