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普咨询:2023年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尚普咨询:2023年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有驾

无人驾驶汽车是指通过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实现对汽车的自主控制和导航的汽车。无人驾驶汽车具有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事故风险、节省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等优势,被认为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据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有所下滑,为85亿元。但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稳步推进,以及政策和技术的不断完善,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恢复增长,达到100.4亿元。2022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到108.5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前后,中国将迎来无人驾驶汽车的规模性产业化契机。

尚普咨询认为,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政策扶持。近年来,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鼓励和支持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和试点。例如,2020年11月工信部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准入试点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和指导要求。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此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也相继发布了相关政策和规划,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技术进步。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涉及传感器、人工智能、车路协同、云计算等多个领域,随着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例如,传感器的性能和精度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的算法和计算能力不断优化,车路协同的标准和系统不断完善,云计算的速度和安全性不断增强。这些技术进步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三是社会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面临着拥堵、污染、安全等问题,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能够有效缓解这些问题,满足社会对于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需求。同时,随着消费者对于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的增加,无人驾驶汽车也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体验,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和信任。

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从乘用车到商用车,从公共交通到网约出行,无人驾驶汽车正助推城市交通走向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具体来看:

一是乘用车自动驾驶正在由L2向L3+过渡。L2级别的自动驾驶是指汽车在特定场景下可以实现部分自动化功能,如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但仍需要司机时刻监控和干预。L3级别的自动驾驶是指汽车在特定场景下可以实现条件自动化功能,如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等,但仍需要司机在紧急情况下接管。据统计 ,2021年中国在售新车L2和L3的渗透率分别为35%和9%,2022年达到51%和20%。随着硬件平台和软件算法逐步成熟,新车搭载L2功能正在逐渐成为前装标配,而L3功能也开始出现在部分高端品牌和新能源汽车上。预计2023年,中国将有更多的乘用车实现L3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二是商用车自动驾驶已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商用车是指主要用于运输货物或乘客的汽车,如货运车、客运车、出租车等。商用车对价格的敏感度更低,B端付费意愿更高,加之场景交通复杂程度较低以及政策鼓励与放开,使得商用车在成本、市场、技术、法规等方面具有更好的落地性。目前,中国已有多家企业开展了商用车自动驾驶的试点和运营项目,涉及无人配送车、无人环卫车、无人出租车等多种类型。例如 :

京东物流于2020年底在北京、成都、西安等地开展了无人配送车的试运营,实现了从仓库到终端的全程无人配送。

深圳市环卫局于2021年3月在深圳市南山区启动了无人环卫车的试点项目,部署了10辆无人环卫车,负责清扫道路、收集垃圾等工作。

滴滴出行于2021年4月在上海正式开启了无人出租车的商业化运营,提供免费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滴滴APP预约乘坐。

预计2023年,中国将有更多的城市和企业参与到商用车自动驾驶的试点和运营中,商用车自动驾驶的规模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三是公共交通自动驾驶正在探索多元化模式。公共交通是指主要用于提供公共出行服务的汽车,如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自动驾驶具有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运营安全、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等优势,是无人驾驶汽车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目前,中国已有多个城市和企业开展了公共交通自动驾驶的试验和示范,涉及无人公交车、无人地铁、无人轻轨等多种类型。例如:

北京市于2020年12月在亦庄开通了中国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亦庄线,实现了L4级别的全自动运行。

成都市于2021年1月在天府新区开通了中国首条无人驾驶轻轨线路——天府绿道,实现了L3级别的条件自动运行。

上海市于2021年2月在浦东新区开通了中国首条无人驾驶公交线路——浦东25路,实现了L4级别的全自动运行。

预计2023年,中国将有更多的城市和企业推进公共交通自动驾驶的建设和运营,公共交通自动驾驶的技术和模式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尚普咨询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是汽车行业的新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但同时,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创新和合作,推动无人驾驶汽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体来看:

一是技术挑战。虽然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和难点。例如,传感器的成本和稳定性仍然较高和较低,需要进一步降低和提高;人工智能的决策能力仍然不足以应对复杂和极端的场景,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车路协同的标准和系统仍然不够统一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协调和完善;云计算的速度和安全性仍然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进一步增强和保障。

二是法规挑战。目前,中国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法规和监管还不够完善和明确,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模糊地带。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的准入和上路通行的标准和流程还不够清晰和规范,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无人驾驶汽车的责任和保险的划分和承担还不够合理和公平,需要进一步划分和承担;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和隐私的收集和使用还不够透明和安全,需要进一步保护和监督。

三是安全挑战。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也涉及到人为层面。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做出正确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如何平衡自身、乘客、行人等各方利益,如何遵守道德和法律原则;无人驾驶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如何防止被恶意攻击或干扰,如何应对网络故障或断开,如何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四是信任挑战。无人驾驶汽车的信任度是影响其普及的重要因素,也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无人驾驶汽车的信任度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也涉及到心理层面。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是否能够让消费者放心地交出控制权,是否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舒适和愉悦,是否能够让消费者认可其价值和意义;无人驾驶汽车是否能够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是否能够与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相适应,是否能够与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相符合。

综上所述,2023年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将呈现出持续增长、多元化应用、创新发展的特点,但也将面临着技术、法规、安全、信任等方面的挑战。尚普咨询建议,行业各方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加快法规制定和完善,建立无人驾驶汽车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安全管理和保障,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信任培育和提升,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信任度和普及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