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这个事儿,要说变化最大的是限速调整,客观上讲,像山西这些地方的变化还是挺明显的。你知道的,平时开快点省时间,但安全也得放第一。其实我私心觉得,改成按车型区分限速,是合理的。毕竟,开一辆两米宽的小车,跟开个货车,风险区别还是挺大的。为什么要统一标准?可能是以前有的地方太随意,路况差异化不明显,司机一看限速牌想冲就冲,容易出事。但其实分车型调整后,能让小车多跑点速,货车稳定点,有点人性化。我记得,有个司机跟我说:我开货车,限速都不一样,心里也打鼓。(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自己倒觉得,最怕的还是,限速变动太大,司机没跟上,反而容易出错。你问我,能不能做到一刀切?我反而觉得,越复杂越容易走偏,简单一点反倒稳。
说到收费,真的挺复杂。每个省市自己算账,货车收费尤其讲究。江苏这种做法,我心里猜,可能更是为了规范管理,也方便税务上账。像货车按轴数算费,本来也合理,毕竟轴数多,磨损和耗油都大。你知道,货车跑长途,油钱都算在每公里里头。估算一下,一公里跑还剩下0.5元油钱的话,来回跑个200公里,油费就是100块,加上高速费,成本还挺可观。用生活比喻,像是买米,价格也会按吨数分,不同车型就像大米和小米的价格,透明清楚。问题是,老板怎么提前算好利润空间,还得考虑突发情况,比如堵车多耗点油,或是路线变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自己之前有个搞运输的朋友发的照片。他拍了一张,货车停在服务区,车牌颜色都比之前新颖,感觉行业标准越来越细化了。是不是意味着,大家对收费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有了更高的诉求?我不太清楚,可能我想多了,但觉得这是趋势。
节假日免费高速这个事儿,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省钱,恨的是怕堵车。你自己打个比方,假期走高速,就像过节买东西打折,表面好,但到现场就得排长队,心里还得准备好。谁敢保证假期不堵?估算一下,假期堵车概率估计在70%左右吧(体感估算,不一定准)。如果想节省时间,又怕任意堵,非得提前调好路线,甚至还要备点零食。对了,有个朋友开车告诉我:我每次假期出行都留点心,别在高速堵上几个小时。这算是一种经验之谈吧。
至于限速调整这块,一度让我觉得,搞技术的兄弟是不是又在做微调了?其实想想,也挺好。毕竟,峰值限速不用太高,避免了危险;低速也不一定安全,车流涌动,容易刮花,安全不能光看限速牌。路况差异也难统一,一刀切不现实。就像天气,一天晴一天天阴,要一套规则应对所有情况,难度也大。或许,我们作为普通司机,只要保持警惕,看清标志,就是最实在的大法宝。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想问一个奇怪的问题:你觉得高速限速是不是最终还是要靠技术升级,比如自动驾驶?或者,像我说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形式管理?我不太确定,这个猜测是不是有点天马行空。
大略算个账,开一辆普通两箱货车,油耗大概在每百公里18升(体感估算不准),平时大概在7元左右,算下来,百公里油钱就差不多126元。高速费,按最低档0.45元每公里,一百公里也就45块。综合一下,车主每百公里维持成本大概在170元左右(不考虑其他维护、司机工资啥的)。如果节假日免了收费,有点像打折,但堵车带来的时间成本和心情,也得算着呢。
快点的话,能省点时间,你会选多快?那朋友的想法我一直记得,毕竟生活在变,规则也在变。你说,要不要跟着变化走?还是觉得,自己开车就是个调节节奏的活儿,不能一味追求快。
这中间的一点,始终没明白,城市高速的标志牌上那些限速,有的是真的反应路况的,有的可能是留面子的。你有遇到过吧,有那种限速120的路,但实际开到160都没事,但牌子还是88,心里就觉得怪怪的。是不是油耗更高?还是安全隐患?我还真没细想过。
留给下一次自问自答的,是高速的老旧牌子和新科技牌子之间的关系。未来会不会有个智能限速设备,自动根据路况调整?我这个想法,是真的不那么天马行空吧?反正,开车这事儿,最重要还是心眼儿放宽点,别被规则绑死。
也许最符合生活的,是那种随时调整、知变应变的心态。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