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18亿买沃尔沃,15年后赚翻,如今价值惊人

咱们今天聊个大伙儿都关心的事儿,就是汽车。

提起咱们自己国家的汽车,很多人可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印象里,觉得就是便宜,质量一般般。

但就在那个时候,有一家咱们中国的民营车企,叫吉利,干了一件让全世界都惊掉下巴的事。

吉利18亿买沃尔沃,15年后赚翻,如今价值惊人-有驾

2010年,吉利宣布要买下瑞典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

这个消息一出来,不光是国外的人不看好,就连咱们国内的很多人都觉得,吉利是不是有点太冲动了,这简直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咱们先看看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那时候的吉利汽车,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挣的钱也就十几个亿人民币,在汽车行业里头,还算是个正在努力追赶的小兄弟。

而沃尔沃呢?

虽然名气大,是世界公认的“最安全的汽车”,可它当时的日子非常不好过。

它在美国福特汽车手里,已经连续亏了十年钱,就像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空有名头,却一直在赔钱。

赶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福特自己都扛不住了,就急着想把沃尔沃这个“赔钱货”给卖掉。

一个还在为生计奔波的本土小伙,要去接盘一个病入膏肓的国际巨头,这事儿怎么看怎么悬。

吉利18亿买沃尔沃,15年后赚翻,如今价值惊人-有驾

当时社会上的议论声特别多,很多人都说这是“蛇吞象”,弄不好要把自己给撑死。

国外的媒体更是带着一股子瞧不起的劲儿,觉得一个造平价车的中国公司,根本不懂怎么去运营一个豪华品牌,这笔买卖注定要失败。

福特一开始开价60亿美金,那架势也是有点看不起人的,后来经过吉利团队的反复谈判,硬是把价格砍到了18亿美金。

即便如此,这18亿美金对于当时的吉利来说,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几乎是押上了全部家当,还贷了不少款,才把这事儿给办下来。

交易完成了,所有人都等着看吉利怎么收场。

可吉利的掌门人李书福接下来的做法,又一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没有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派一大堆自己的人去接管沃尔沃,也没有大刀阔斧地改革,更没有把沃尔沃改成吉利的味道。

他做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放手。

他向全世界承诺,吉利就是吉利,沃尔沃还是沃尔沃。

沃尔沃的总部、研发中心、工厂都继续留在瑞典和比利时,管理层也基本没动,让它保持独立运营。

吉利18亿买沃尔沃,15年后赚翻,如今价值惊人-有驾

这一招实在是高。

它稳住了沃尔沃内部的员工,也让欧洲的消费者放了心,沃尔沃还是那个他们熟悉的、以安全著称的瑞典品牌。

但表面上的“无为而治”,背后却是一盘深思熟虑的大棋。

李书福看中的,根本不只是沃尔沃这个牌子,他真正想要的,是沃尔沃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核心技术。

你想想,福特在拥有沃尔沃期间,前前后后投了上百亿美金搞研发,这些技术成果,比如世界顶级的安全技术、先进的底盘平台、环保的发动机技术,都随着这次收购,成了吉利的囊中之物。

吉利并没有直接把这些技术生搬硬套到自己的廉价车型上,而是采取了一种更高级的玩法。

吉利出钱,让沃尔沃的工程师团队继续搞研发,开发出了一个叫CMA的全新模块化平台。

这个平台说白了,就像一个非常高级的“汽车骨架”,有了它,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灵活地开发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汽车。

后来我们看到的沃尔沃XC40,还有吉利推出的新品牌领克的所有车型,以及现在很火的纯电品牌极氪,它们的底子,用的都是这个CMA平台。

吉利18亿买沃尔沃,15年后赚翻,如今价值惊人-有驾

这就等于说,吉利通过这次收购,让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就拥有了世界一流的“基因”。

咱们普通消费者开上领克车的时候,会觉得这车开起来很稳,底盘很扎实,有欧洲车的感觉,其实这背后,就是沃尔沃的技术在支撑。

吉利用18亿美金,买来了需要花费上百亿美金和几十年时间才能积累起来的技术家底,让自己的产品水平实现了一次巨大的飞跃,这笔账算下来,实在是太划算了。

更绝的还在后头。

这笔收购不仅让吉利拿到了技术,还为它打开了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

我们都知道,欧洲市场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征收很高的关税,我们的车想卖过去,价格上没有优势。

但吉利利用沃尔沃在比利时的工厂,直接在欧洲生产领克汽车。

这样一来,领克车就成了“欧洲制造”,可以毫无障碍地在整个欧洲销售,完美地绕开了关税壁垒。

这招“借船出海”,让领克这个年轻的中国品牌,在汽车工业的老家欧洲站稳了脚跟,累计卖出了好几万辆,这是以前任何一个中国汽车品牌都不敢想象的成绩。

现在十五年过去了,我们再回头看这笔交易,当初那些质疑和嘲笑,都成了吉利成功故事的背景板。

吉利18亿买沃尔沃,15年后赚翻,如今价值惊人-有驾

沃尔沃在吉利的手里,不仅没有被拖垮,反而在短短四年内就扭亏为盈,现在成了一棵真正的“摇钱树”。

这些年下来,沃尔沃给吉利贡献的利润早就超过了当初18亿美金的收购成本,而且沃尔沃自身的品牌价值也一路飙升,从原来不到50亿美金的估值,涨到了现在上市后超过180亿美金的市值。

吉利作为大股东,光是持有的股票价值就赚翻了。

这笔收购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

吉利自身的实力也水涨船高,市值从当年的两百亿港币,一度冲到了一千七百亿。

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也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1%,猛增到了现在的25%左右。

尝到甜头后,吉利又陆续收购了马来西亚的宝腾、英国的跑车品牌路特斯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汽车全球集团已经初具规模。

回过头来看,李书福当年的决策,展现出了一位中国企业家非凡的战略眼光和胆识。

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亏损,而是未来的价值;他选择的不是粗暴的占有,而是智慧的融合。

这18亿美金,买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套先进的技术体系,一张通往全球市场的门票,和一个让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升级的宝贵机会。

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能制造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样有能力管理和运营好世界顶级的豪华品牌,并且能通过合作实现共赢,让一个老品牌焕发新生,也让自己脱胎换骨。

这盘棋,吉利下得实在是漂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