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开着蔚来冲出泥潭的那几年,故事比电视剧还曲折

李斌开着蔚来冲出泥潭的那几年,故事比电视剧还曲折

李斌开着蔚来冲出泥潭的那几年,故事比电视剧还曲折-有驾

有一次试驾蔚来的车,我记得是个阴天,车刚停下来的那一刻,雨点砸在前挡玻璃上,“嗒嗒”作响。我顺手切到运动模式,一脚电门下去,那瞬间的推背感让我条件反射地笑出声。可这背后,我忽然想起了一个反差很大的事情——几年前,这家公司差点熬不过去。

2019年,李斌被人戏称“汽车圈最惨的人”,蔚来股价比一杯咖啡还便宜,资金链紧得像被人勒住的腰带。那时的他,不是在路演,就是在见投资人;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回头看账上那点现金流。其实他不是没经历过低谷——从大学打几十份工,到互联网泡沫破灭欠银行钱,他都挺过来了,只是没人想到,这次站在风口浪尖的是新能源车。

李斌开着蔚来冲出泥潭的那几年,故事比电视剧还曲折-有驾

合肥救命的那一笔投资,像给濒死的病人输了血。那年4月,蔚来中国总部落在了合肥经开区,李斌算是真正捡回了一条命。后来8月推出来的BaaS电池租用,就像给当时还观望的用户开了一扇门——不必一次性买下整块电池,买车的压力一下子小了不少。

如果你真跟蔚来打过交道,就会发现它跟别的品牌有点不一样。别家在堆参数、卷价格的时候,蔚来在建NIO House,搞得像个城市会客厅。老车主会带新朋友去那喝咖啡、聊车,甚至带小孩去玩乐高;有人把那地方当成了第二客厅——这事听着离谱,但你去待半天,就知道为啥用户黏性那么高。

李斌开着蔚来冲出泥潭的那几年,故事比电视剧还曲折-有驾

但这样的路子,是要花大钱的。摊开财报你会皱眉——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高得吓人,每卖一台车要亏掉不少钱。有人调侃说,买蔚来相当于让李斌给你补贴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尤其是换电模式,最初是王牌,如今看着更像个无底洞,年亏几十亿,用户使用率还不到想象中那么高。更扎心的是,超充技术一年一个台阶,充5分钟跑四百公里的现实,让“3分钟换电”不再那么稀罕。

当然,李斌没坐等守成。高端车型守住品牌形象,乐道去抢中端家庭市场,萤火虫试水小型纯电,三条线同时跑。乐道的首款车L60刚交付时,销量爬得很快,但“廉价版蔚来”的标签得慢慢撕。而且主品牌价格下探,和子品牌多少有点自己掐自己。萤火虫目前更多是造声势,量还没起来。

李斌开着蔚来冲出泥潭的那几年,故事比电视剧还曲折-有驾

说到全球化,欧洲市场是李斌一直惦记的地方,可真把换电站铺过去,才发现跟国内不一样——当地用户充电习惯根深蒂固,蔚来的网点密度还够不上。他们在挪威、荷兰已经有了几座站,但要形成规模,得真摊上心血和时间。

李斌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句话:“唯有信念与用户不可辜负。”这不是鸡汤——因为他的确在做一些账面上不划算的决定。比如,有人说蔚来内部定了个死目标: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一定要赚钱,而且要靠真销量真毛利撑起来,不靠卖资产、不靠一次性收入。听起来硬核,但李斌的性格,像是那种宁可硬着头皮上,也不想被人说“躺平认输”的人。

李斌开着蔚来冲出泥潭的那几年,故事比电视剧还曲折-有驾

在试驾回来路上,我顺手停在一个换电站外。操作员熟练地帮我换好,三分钟不到就能继续上路。其实从便利性上说,这技术挺酷,只是站在账本的角度,它又像一头一直吃钱的怪兽。于是你就会想,蔚来接下来怎么平衡这对矛盾——为用户爽感与为公司活下去的现实博弈。

至于李斌能不能再一次带蔚来翻盘,现在谁都不敢打包票。有车友打趣:“等哪天你发现换电站里摆着卖咖啡的小摊子,可能那就是李斌的新商业模式。”真的假的咱先别杠,至少,这个画面想想就挺有意思的。

李斌开着蔚来冲出泥潭的那几年,故事比电视剧还曲折-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