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5年9月27日,是个很普通的星期六,农历八月初六,大家都在关注社会发生了哪些事。我捋了捋当天的简讯,合着身边变化再聊聊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件,让很多人注意到的就是关于纯电动乘用车的出口。咱们国家这几年新能源车已经风头很大,很多国外市场对于我们造出来的纯电车需求都很旺盛。商务部等四部门直接出手,宣布从2026年1月1日开始,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这个动作很有意思,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出口规模太大,要开始管控,不是光靠市场自己调节了。为啥要管呢?其实很简单,防止乱象,确保软硬实力能撑起更大的出口局面,同时也避免让某些有资质的企业被外部挤压。咱国家有底气了,自己主动定规矩,对外说话底气足。咱们过去急着出口挣外汇,现在要升级方向了,贸易要稳,产业要强,竞赛不能只看眼前利益,长远还是要把车造得好,把市场守牢。
再说说国资委的表态,最近他们公开谈到坚决抵制“内卷式”竞争,并且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很多人天天说国内卷得厉害,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都很有感触,其实企业层面也是如此。国有企业那规模和资源,本来是承载国家重大任务的,但过去确实也有过度竞争、价格战的事,最后害了大家,谁都没赚着钱。现在国资委出头喊话,是表达未来投资要走优质路,要把国家的钱花在刀刃上,不能为了完成指标瞎搞,大家应该把精力用在创新和升级上。这样,整个经济才能越来越健康,企业也能更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体量这么大,国企的方向,其实也是整个社会风气变化的缩影。
就业方面也是大家关心的。人社部说,“十四五”这几年城镇失业率低于预期控制目标,今年上半年又释放了1224万个岗位。这数字看着确实喜人,说明国家在稳就业上还是下了很大功夫,政策层面的扶持很实在。咱们人口多,就业压力常年在,但能把失业率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已经说明经济韧性大、机会多。当然,这也要看就业岗位质量,有些岗位工资低、劳动强度大,不代表所有人状态都很好。后续得继续关注就业结构优化,不能只看总量,关键是让年轻人有奔头、产业有前景。
跟新能源车相关的事,除了出口,还有管理方式也是重点。同样是四部门联合发布,强调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说明国家要统一把控口子,这里面肯定涉及到技术标准、环保要求和市场准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咱自己的拳头产业,国家出手规范,不仅仅为了眼下,还要看长远国际竞争。将来整个世界的新能源产业链都摆在咱面前,咱们一定要有规则,有话语权,不能再任由别人说了算了。从管理办法升级,也是整个产业升级的信号。
教育方面今年也是关注热点之一。大家都知道县中这些年竞争白热化,有些地方为抢名师、提高升学率,搞得跟“人才大战”似的。教育部等部门这次明确要求规范县中办学行为,禁止从县中抢挖优秀师资,升学率也不能作为唯一考核。这个政策很重要,以前名校一味追分,导致全县学校风气变坏,家长和老师压力都大。以后把升学率去掉,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老师也能安心工作,基层教育更均衡。教育公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要靠制度保障,光靠一两个好学校没用,要让普惠变成现实。
金融这块也是大家经常谈的。第3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最近发布了,香港、上海、深圳都进了全球前十名。这说明中国金融市场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虽然国际形势复杂,但咱们自己的金融系统稳住了,钱袋子实力越来越强。香港一直都是亚洲金融高地,上海深圳这些年也是飞速发展,不但有资本市场,还有科技金融。而且中国自己在国际资本流动中话语权越来越大,接下来还会有不少创新,更适合国内企业走向全球。
说到太空探索,2025能圆满完成第四次出舱活动的是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中国航天这几年真的有突破,每次都有新成就。航天大项目需要组建精英团队,靠的是国家投入、科学家努力和群众支持,这次圆满完成任务让大家又欣喜又自豪。航天成就不是一天炼出的,中国人也是靠十年磨一剑,才有现在的底气。以后别光看新闻热闹得意,背后是科研人员一点一点积累和突破。
文艺方面也有好消息,电影《南京照相馆》作为中国内地代表角逐第98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这也是中国文艺的进步,以前咱们的电影经常被忽略,现在题材愈加广泛,也能跟国际大奖抗衡了。不过获奖只是证明一点,关键还是得有自己的文化表达和讲故事方式。咱们国家历史、社会题材很丰富,只要用心拍,肯定能被更多人认可。
科学圈也是新鲜事不少,2025年诺贝尔奖颁奖日程已经公布,10月6日起陆续揭晓。中国科学家这几年在诺奖评审中的话语权也高了不少,如果能再有中国面孔获奖,那势头只会再提一档。科学技术国家强盛的根本所在,不管奖项花落谁家,关键还得靠大家厚积薄发。看得出大家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不求立竿见影,但只要方向对,结果迟早出来。
再来说说极地探索,咱们国家在北极冰区首次实现载人深潜。这个成就意义可大,之前世界纷纷重视北极资源,咱们这点也没有让别人独占鳌头。极地深潜技术突破,说明中国在最艰难的地球环境也有硬实力,一步一步追赶世界领先水平。除了科研价值,中国在全球气候和资源谈判中也会更有发言权。
国际政治方面,最近也有不少新闻刷屏。首先是芬兰总统在外媒呼吁取消五常一票否决权,这事其实每隔几年就会被提,但落实难度极高。联合国五常本身就是世界秩序的基础,“一票否决”是维护大国利益的手段,平衡各方关系短期内动不了。这次芬兰总统发声代表小国声音,但五常没那么容易松口,世界治理大框架变动不易。
国际关系还有个亮点,就是巴勒斯坦正式提交加入金砖国家申请。这说明金砖国家影响力越来越大,小国家想要靠大平台提升地位。金砖国家往后发展潜力很大,不止是经济,也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东那么多年乱局,巴勒斯坦如果真能进金砖,背后意义真不小,各方都在做自己的谋算和铺路。
接下来聊到韩国政治。韩国前总统尹锡悦涉嫌滥权等案,首次庭审已经结束,他否认所有指控。韩国这类政坛大瓜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反复轮回,各大总统卸任以后就变成被调查对象,这也是韩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每次新总统极力甩锅前任,老百姓也见怪不怪。但长期看对国家治理不是好事,搞得政治斗争成了主旋律。
说到国际合作,俄罗斯和伊朗签署250亿美元协议,要在伊朗建4座核电机组。这个消息释放出很强的信号,说明地缘国际合作加速升级。俄罗斯在能源和核技术领域早就很强,伊朗想靠外部合作突破制裁困局。双方靠新能源联手,就是要共同提升对外议价能力,未来国际竞赛里谁有能源主导权,谁就能拿到更多利益。
最后还得提到以色列。最近内塔尼亚胡在联大演讲时,很多国家代表离场,抗议加沙军事行动。这场面很有象征意义,全球对中东冲突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以色列军事力量不弱,但国际社会只会看人道和法治,战争久拖必然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将来局势如何发展,得看各方较量,但和平与公正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向。
综上,今天早上的这些简讯其实反映出现在中国和世界发生的各类事。中国在科技、产业、文化领域越来越硬气,自己定规矩、提升标准,不再被外面牵着鼻子走。国际关系风云不断,该出手时就出手,不随便让步。社会管理从经济到教育也抓住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大家也都在努力过好日子。每天读一读社会新闻,不只是看个热闹,关键要想想背后逻辑,理解政策方向,抓住时代脉搏,把抱怨环境的心情转化为奋发的动力,这才是对自己和社会最靠谱的保证。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